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亲爱的奶娘

①我的奶娘,我叫她阿妈。童年时光中,她是我最亲近的人。

②我妈说我是天生犟种,生下来死活不吃她的奶,整整三天,哭到脸色铁青,眼见着小命难保,于是外婆找来了我的奶娘。一年后我断奶,阿妈本该走人。不巧我妈又生了我妹,急着上班,阿妈就留下照顾我们姐妹。

③我妹从小就吃我妈的奶,长得脸如满月,三岁已高过我两指有余。我们两个打架,我被她压着无力还手,阿妈就会气急败坏地冲过来推搡她:“小鬼头,你欺负网子啊!你不晓得她生下来三天没吃着一口奶啊!”好像我三天没吃奶,就有了横行天下的资本。

④星期天,阿妈会有半天假回去料理家事,我也跟她回家。阿妈家的规矩,女人孩子吃饭不上桌,挣钱养家的才能端坐饭桌由人伺候。那时候,是阿妈的丈夫一个人坐在四仙桌边,阿妈带着几个孩子围着灶台边的小圆桌,一人一碗杂米饭,拿汤汁一拌,稀里呼噜吃个精光。只有我到阿妈家时,桌上才会再多出一小碗油光锃亮的红烧肉,这是专属于我的特供。而阿妈的几个儿女必定被她赶到前面店堂去吃饭,阿妈说:“眼不见嘴不馋。”

⑤刚上小学那年冬天,我做了一件丢人的事。那天上午最后一节是手工课,可是我的五角星无论如何都剪不成样子,老师不断地呵斥我!“纸要叠整齐!剪刀要拿正!这么笨啊?”我遇事一紧张就尿急,可是不敢举手要求上厕所。好容易听见放学铃响,奇怪的是,那种强烈的小便意识又消失了。那天雨下得很大,我急急忙忙往外跑,拐过几条街巷,眼见就快到家了,这时,小便的急迫感倏忽而至。已经记不清小便是怎样一下子冲出来的,只记得那时眼前黑暗一片,心里黑暗一片,我孤独地站在我人生的黑暗之中,不知道是怎么一步一步蹭回家的。

⑥还好,推开家门,遇到的第一个人不是我妈,而是阿妈。她看见我惨白的脸色和湿哒哒的裤腿,嘴巴本能地一张,眼见就要惊叫出声,却又将叫声咽回肚里。她冒雨冲进院子,夺下雨伞,将我拦腰抱起,几步奔回厢房,回脚一踢,关死了房门。

⑦“不怕啊,不怕不怕。”她不停嘴地劝慰我。

⑧与此同时,她拖出一只木盆,舀两瓢凉水倒进去,又兑上热水,搅和一下,再扔进一条旧毛巾……然后褪下我沉甸甸的湿裤子,一把拎起我来,扔在盆里,湿毛巾三把两把擦遍我,再三把两把擦干,将我塞到灶边床上的被窝里,嘱咐说:“别出声!你妈快回家吃饭了,可不能让她看见你!”

⑨我母亲是个严谨自律的人,对于小孩子,她有种种超越我们年龄的要求和期望,比如写字要坐得笔直,不可以拿手指抠鼻孔,不可以把饭菜含在嘴里说话……如果她知道我七岁了还尿裤子,我想不出来她会如何嫌恶和羞辱我。我要是遭遇了我妈的羞辱会怎么样呢?我的性格,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包括我长大后的人生格局,会不会因之发生大的错位呢?完全无法预测……

⑩也是那年,阿妈被我家辞退。那时,社会舆论对于雇佣工这样的事非常敌视。阿妈走后,我和罗子受了不少罪。我妈一向不善家务,猛然面对两个年幼的女儿,明显地力不从心。

⑪初春天冷,棉袄还不能离身,我妈嫌我和罗子身上脏,执意要给我们洗澡。下午洗了澡,晚饭时我已高烧四十多度。送到医院一验血,急性黄疸性肝炎。约莫一周时间,我处于半昏迷状态,不吃不喝,无力睁眼。清醒过来时,已在家中了。阿妈蓬头垢面坐在床边,两眼血丝,一见我睁眼,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我网子没事啦!”

⑫我看着她,想喊地,张不动嘴。

⑬她两手从上到下,搓我的身体,好像要把一根冰棍搓热乎。地说:“不怕了,不怕了,阿妈回来了。”

⑭出院回家的一段日子,是我被这个世界彻底遗弃的日子。我妈怕肝炎传染给罗子,把我隔离在西厢房。阿妈又一次丢下孩子,自带铺盖和口粮搬到西厢房,拿稻草搭个地铺,寸步不离地照料我。怕我妈因此被贴大字报,她在巷里逢人就称:“我不吃她家一口饭,也不拿一分钱,我不做保姆,就是可怜那孩子!啧啧,生下来三天都没吃着一口奶……”

⑮她用我的赢弱来博取社会同情,取得一个合法身份,在我家进进出出:买来乌鱼煨汤;把河虾剥仁剁碎,做成小馄饨;下乡买农民家的粳米煮粥……

⑯一个月之后,隔离结束,我摇摇晃晃地走出西厢房。生病之前天气还冷,病好之后已到暮春,老树新绿,桃花夭夭,空急中飘浮着新鲜好闻的青草味,明晃晃的阳光猛烈地射进我的眼睛,那种幸福的冲击强烈无比。顷刻间,我头晕眼花,栽倒在地。

⑰阿妈正在晾衣服,回头见我软在地上,一边谅呼:“网子网子!”一边三步两步奔过来,扶我起身,拍我的胸口,又掰胳膊揉腿,检查我有没有摔着碰着。我轻轻喊地一声:“阿妈!”地一下子搂紧我,把脸颊贴在我脸上,鼻塞哽咽:“乖乖啊,总算活过来啦,阎王爷放你还魂啦。”

⑱很多年过去了。阿妈在上世纪末去世,留在世上的不过一块小小的墓碑,和坟地上茂密的野草。可我只要想起地,仿佛还能听到那句感慨:“三天都没有吃到一口奶啊!”

(作者:黄蓓佳。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关于阿妈家吃饭场面的描写和当时社会舆论对于雇佣工这类事的敌视态度,反映了当时普通人家生活的拮据和人们思想的荒谬。 B、我晕倒后,在阿妈的怀里醒来,轻轻地喊她一声:“阿妈!”这一声呼唤,表现了我对阿妈陪伴照顾的感激、感动和对阿妈的依恋。 C、阿妈想方设法用我的赢弱博取社会同情,取得合法身份照顾我的举动,表现了她一心为别人着想的无私以及一种淳朴的精明。 D、文章结尾的画线句,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阿妈的普通平凡,在淡淡的伤感中透露出对阿妈死后凄凉的感慨和不平。
(2)、文章写了“我”和阿妈之间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一段描写的表达效果。

生病之前天气还冷,病好之后已到暮春,老树新绿,桃花夭夭,空气中飘浮着新鲜好闻的青草味,明晃晃的阳光猛烈地射进我的眼睛,那种幸福的冲击强烈无比。

(4)、文章在写阿妈之外,还写了“我妈”,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今日水世界

孙红卫 编译

    ①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70%.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还源于饮食质量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为美味可口的食物。生产1公斤花生要比生产1公斤大豆多消耗近1倍的水,而生产1公斤牛肉所消耗的水 几乎是生产1公斤鸡肉的4倍,生产1杯橙汁也要消耗1杯茶用水量的5倍。随着全世界20亿人口将步入中产阶层,即便人口总量不变,农业用水量也会有增无减。

    ②同样,工业生产也需要水。全世界用水总量的22%左右用于工业生产,8%左右用于生活用水。总的来说,这两方面的用水量在20世纪下半叶翻了两番,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专家预测,各方面的用水需求都还会进一步增加。

    ③世界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以地理位置为例,全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约60%集中在9个国家。即便在这9个国家中,也只有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刚果、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供大于求。美国的水资源相对富裕,而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量 的中国和印度仅拥有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约10%.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各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大相径庭。印度东北部的年平均降雨量大约是其西部沙漠的110倍。

    ④其实,地下水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当某地的雨水和地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时,地下水似乎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在印度和中国有数百万灌溉井孔,从地下取水。美国中部高地平原地下含水层覆盖45万平方公里,地跨8个州。南美洲瓜拉尼地下含水层则连绵120万平方公里,地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而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这一含水层将在200年内枯竭。由于这一原因,墨西哥城已经开始下沉。在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雅加达,含水层要么被透支使用,要么遭受污染,或被海水回灌。

    ⑤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人们已经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举措已广为人知。一些是物理方法,例如加固河堤、修建大坝;或在降水集中的雨季,选择水不易蒸发的地点储水;或为保护生态系统,加强污染监管等等。另一些举措则涉及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达到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有效合理地用水的目的。

    ⑥对于农民来讲,干旱地区的农民则需更换作物品种,改种价值高、耗水少的作物,如坚果、草莓或蓝莓。同时,一些个人爱好最好也要做出调整,可以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等等。

(选自《读者》2011年第10期,有改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中的碎珠

陈幸蕙

       ①没有一样事物,比新式的按键电话,更能具体地说明“这是一个分秒必争的世界”了。的确,现代人连让电话的转盘拨转回来的一两秒时间都不愿等待,我们还能怀疑这不是个节奏迅速、步履匆忙的时代吗?

       ②也许,正埘因为点点滴滴的时间,都可能是致胜的关键,值得我们加以珍惜、争取。因此,能掌握时间﹣﹣尤其是琐碎时间﹣﹣的人,往往也都是令人钦佩仰慕的智者、成功者。

③胡适先生便曾以“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岁,我活百五十”的生活哲学来自勉,所以,他每日在著书立说、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之外,还要亲自处理诸多繁杂事务,但由于能充分掌握、支配琐碎时间,做建设性的运用,因此仍然生活得从容自如,处处流露出一个温蔼学者的修养与风范,从不觉得时间不敷使用。

       ④此外,据说是日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先生,常常在他接见的第一位客人起身离去,第位客人尚未踏进接特室之前,也必拿起手边的书籍来翻阅、研读,绝不轻易浪费这些短暂的空档。正因为他善于利用琐碎时间,来培养丰富的学识,所以当有人批评他的发型过于古板难看时,才能自信而从容不迫地回“我相信治理国家的本领,不在头皮上面,而在头皮下面。”。使得对方知难而退。

       ⑤撇开近人不谈,在我们古代那样从容、悠闲的农业社会里,就已有许多懂得珍惜生命的哲人了。陶渊明曾经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千字文中也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的格言。而宋代大儒欧阳修,更是一个善于利用琐碎时间的生活艺术家。他说,他常利用“三上”的工夫构思文章,何谓“三上”?那便是“枕上、厕上、马上”。试想,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如果每天也能利用这些看似琐碎而不重要的短暂时间,有恒地记诵一首唐诗、宋词、一句格言,或背诵几个英文单词,一年下来,该有多少收获啊?

       ⑥有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比方:在一个空无一物的箱子里,我们最初可以放进一些大石头,等到再也放不进大石头时,余下来的空隙,我们可放进不少小石头;小石头已放满时,还可容纳许多细砂;等到细沙也把箱子里所有的空间都填实了,我们仍可再注入不少清水……

       ⑦如果我们每天二十四小时,就是这口大箱子,而我们吃饭、睡觉、洗澡、上学、办公、休闲、沉思的时间,就相当于箱里大大小小的石头,那么,仍有不少零星、分散的空隙,可供我们完成许多事务。能不能掌握、利用它们,让每天的生活更加充实无愧,就全靠我们自己了。

       ⑧积沙能够成塔,集腋可以成裘,琐碎的时间,应该是生命中的碎珠、沙金、片玉,能勤于捡拾,并集合它们,那的确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阅读下面的寓言,完成下列小题。

①三只小鸟

       三只小鸟一起长大,它们又一起飞出来,到世界上寻找自己成家立业的位置。

       它们飞上一个树梢,一只小鸟说:“哎呀,这里真好,真高!你们看,那成群的鸡鸭、牛羊甚至大名鼎鼎的千里马都在羡慕地向我们仰望呢!——能达到这个层次,我们应该满足了!”

       另两只小鸟摇摇头:“好吧,既然满足,你就留在这里。我们两个再到高处看看。”

       这两只小鸟飞呀飞呀,飞到了五彩斑斓的云彩里。其中的一只陶醉了,情不自禁引吭高歌。它沾沾自喜地说:“我不想再飞了,这一辈子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已经十分了不起了。”

       另一只难过地说:“不,在这上面还有更高的境界。多么遗憾,现在我只能独自去追求它了。”

       说完,它振翅翱翔,向着九霄、向着太阳执著地飞去。

       后来,落在枝梢上的成了麻雀,站在云端的成了雨燕,飞上云霄的成了雄鹰。

②溪水与石头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

       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溪水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

       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淙淙地流着。

阅读

披彩虹的少年

王朝霞

①起初我以为,桑珠只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孩子。他能轻松驾驭那辆坏过N次的单车并能反复拆卸安装,能变戏法哄八岁的妹妹瞬间停止哭闹,他还能让家里那只性格粗暴的小藏獒对他俯首称臣。总之一句话,他很善于用一些小伎俩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小麻烦,尽管他才十二岁。

②桑珠的右腿有点轻微的跛,说是小时候从马背上摔下来的后遗症。

③桑珠的作文一级棒,屡次在省州级作文大赛上夺奖。

④时间久了,我发现桑珠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小家伙。

⑤桑珠经常会给我提一些让人始料不及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朵为什么是白色的?太阳隔多久会眨一次眼睛?蚂蚁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些令人翻白眼的问题常常导致我大脑短路。可如果答不上来的话,在一个孩子面前就太跌份了。因此我每次即使把脑汁绞尽了也要胡诌一个答案给他。我说:“蚂蚁们每天都要东奔西跑忙着搬家,哪有时间过节呀……”桑珠打断我,“看,这完全是大人思维嘛!蚂蚁肯定有自己的节日,小蚂蚁有儿童节,大蚂蚁会有星星节、花儿节,说不定还有其他节日呢。”“星星节?还月亮节呢!那蚂蚁有眼睛吗?”我撇撇嘴,表示对他提出的“大人思维”论不服气。桑珠眨着浓密的睫毛感叹道:“为什么大人和小孩不能有一样的看法呢?阿妈总是阻止我骑马,奶奶不让我拆装自行车,为什么小孩喜欢做的事情大人都要反对呢?”

⑥某年秋天,一些琐事纷至沓来,困扰得我失去招架和应对的能力,情绪也一度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我只好申请了休假,躲在乡下老家看花看草,意欲避开那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恰在这时,桑珠拨了电话过来,问我怎么没了音讯。我对着电话发呆,不知道要怎么给他解释。片刻沉默后,桑珠以不容商量的口气说:“阿姐来我家住几天吧,我和妹妹拉毛的暑假作业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完成。我们等你,一定要来哦……”桑珠把尾音拖得长长的,像山谷里的鸟鸣。

⑦明明是他在帮我,却还要小心地维护我的敏感和脆弱。我不得不对这个小男孩刮目相看。

⑧在桑珠家待了三天,每天都睡到自然醒。心血来潮时,我会下厨给他们袓孙三人做点皮辣子扯拉条吃。晚饭后桑珠会带上豆子陪我去村道上散步,给我讲一点学校里的笑话。桑珠每次都会说到他长大后的梦想:流浪歌手、汽修店老板、医生、作家。我很奇怪他的梦想为什么每次都不一样,桑珠说:“我觉得梦想多一点才更有意义啊,说不定我可以在做医生的同时又做一个好歌手和大作家呢!”又说:“草地上正是因为开了很多种不同的花儿,才显得更好看,不是吗?”天哪!我简直要对这个小屁孩肃然起敬了。桑珠歪着头,眉宇之间一片憧憬。记得我刚刚踏上新闻记者岗位时,曾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句子勉励自己。后来发现,妙手著文章还勉强可以,而铁肩担道义根本就是一个黑色的笑话。无论立多大的志,我仍是芸芸众生里最平常不过的一副皮囊而已,为生活谄媚,也为五斗米折腰。如今,除了重复一个又一个相似的日子以外,梦想早就荡然无存了。一向心高气傲的我,突然在一个孩子面前感觉到了心虚气短。

⑨ “看!彩虹!”正当我焦虑自责不知所措之时,桑珠却在一旁尖叫起来。我抬头,发现刚刚停止的那场雨将一架绚丽的彩虹桥醒目地搭在了我们面前。

⑩桑珠目不转睛地盯着彩虹看,神情专注得让人不忍打扰,“多好看的彩虹啊,为什么会是七种颜色而不是八种十种呢?阿妈在牧场也一定能看见吧……”

⑪“是时候该清理一下被俗世蒙蔽已久的心了!不然,我连跟桑珠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我想。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少年号》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中初雪

苏沧桑

①最初的雪子在窗外绣球花的叶片上叩响第一声时,我正在一座名叫“在茨”的石头屋内侧耳聆听。我看了看手机,2021年立冬,上午九点四十四分。打开门,我听见整个齐鲁大地响彻着恢宏的沙沙声,然后,我目睹了秋季短短几分钟令人震惊的“回光返照”。

②绣球花硕大的叶片曾在昨天最后一个秋日里呈现火焰般的红。此刻,雪子落在上面,有的瞬间化了,有的凝了薄薄一层。于是,被雪水打湿的叶片,高举着烙铁般的红。

③大叶吴风草像巨型铜钱草,雪子落在上面,像一只只盛了砂糖的浅盏,“砂糖”很快融化,雪水濡湿了所有叶片。于是,大叶吴风草在地上燃起了火焰般的蓝绿色。

④黄杨球一根根玉手指般簇拥在地上,雪子落在上面,像很多只刚被母亲洗净还未擦干的孩童的手。石墙上的老石头和满墙的爬山虎也被雪水涂得闪闪发亮。远处,东山上的柿子和满山的黄栌叶也被雪水涂得闪闪发亮。

⑤在雪子抵达大地、雪花尚未到来那极短的几分钟内,秋季挣扎着释放了最艳丽最辉煌的色彩,像是对天地最后的最深情的告白,然后迅速被铺天盖地、寂静无声的白茫茫层层覆盖。

⑥一场雪,像季节的一个渡口。

⑦中午十二点零二分时,我坐在青未了客栈落地窗前等一碗山东人立冬必吃的饺子。这是山东淄川的土峪村,离惊蛰时节我来时,已经隔了两个季节。初春的那个晴天,我靠在老柳树横卧在水边的巨大枝干上和你通电话,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两个季节后,黄菊和这里的小伙伴邀我来围炉分享新书。黄菊和天气预报都说,立冬会有一场雪,果然。一个南方人能在北方目睹冬天的第一场雪,心里自然激动,未曾料到的是,这场雪如此大,来去如此迅疾——一夜间,天地从秋过渡到冬,一夜间,雪便融化了。

⑧天地间这迅疾的过渡,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北方的初雪,与南方的完全不同,像怀着什么使命,不是风带着它们,而是它们用力裹挟着风,漫卷,狂舞,发出炉火般越烧越旺的呼啸声。仿佛冬的千军万马,在进发,在驰骋。最后,像《三体》里的歌者用二向箔将三维世界降维成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⑨我想出去走走,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我真的很想去雪地里走走。于是我走到了屋外,走到了大雪中,把自己扔到了一尺厚的雪地上,摊开四肢,仰面朝天,任雪花落满了脸,停满了眉睫,几乎睁不开眼睛。耳边传来积雪摩擦耳郭的声音,是我从未听过也无法用象声词比拟的一个声音。我歪过头,看见雪地里落了狗或者什么动物的脚印,一个个小窝向着深山里延伸。

⑩大雪过后的第二天,居然是个大晴天。雪洗净了一切,连同天上的云。农家院子积雪中的串串玉米,在阳光下呈现珠宝的质地。每个院子前的小路都已经被早起的村民扫过雪。一只几个月大的橘猫在一堆堆积雪间钻来钻去,被拴着的狗们一听到路人的脚步声便狂吠,两头灰咖色肥猪躺在猪圈里晒太阳。白雪,黑树,红柿,蓝天,灰色炊烟,被悬在屋檐下的一柱柱冰凌收入了“镜头”。我和他沿着惊蛰时分常走的一条小道上坡,看到几棵巨大的老柿子树上,有一群我曾经见过后来再也没找到的灰喜鹊正在啄食柿子。黑亮的头顶和眼珠,灰白色的背,淡蓝色的羽翅和长尾巴,当地人叫它们“长尾巴狼”。他走了很长的山路回到客栈拿了长焦镜头,又赶回那里,说拍下来发给朋友们,寓意“喜事(柿)连连”。

⑪在延时摄影镜头里,花朵们开放时的形态是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不是盛开了就不动了,而是会稍微闭合一下,又盛开,像人的呼吸一样一起一伏,循环往复直至枯萎。一粒芽从森林的腐叶间冒出来,也是这样,呼吸般的一起一伏间,能看到它们用力的轨迹,像将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一般。这真像天地间每一季都认认真真活着的生命啊,即使被不期而遇的“暴风雪”暴打,被大雪封山般的时空禁锢,每一秒都在心跳般用力,哪怕最后,在宇宙中,像一场初雪一样,消融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大众日报》文荟专栏,2022-01-23,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