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现在,学校组织了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活动,参观两程故里家风教育基地,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我参与我宣传)

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家风家训家幸福,

(活动二:我参与我观察)

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作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活动三:我参与我实践)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能代表古人“家风”“家训”的文本。请你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则,并根据示例写出它的含意及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①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③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示例:我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它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精神。

我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内乡县衙

    ①县衙是封建社会最基层的统治机构,如今古县衙难觅踪影了。

    ②河南内乡地处伏牛山南麓,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就是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县衙却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人们称它是“神州大地上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0年10月,内乡县衙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

    ③内乡县衙坐北朝南,飞檐翘角的房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古色古香。

    ④进了县衙大门,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穿过仪门直通大堂。大堂、二堂是县衙中轴线上的三大主体建筑,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显得格外高大巍峨。其中大堂是整个衙门的中心建筑,最为壮观。大堂面阔五间,高11米多,建筑面积248平方米。大堂上方悬挂着“内乡县正堂”行楷金字匾额,堂前粗大的黑漆廊柱上有抱柱金联,上联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知县掌握着一县的行政、立法、司法大权,这副清代名联是对大权在握、缺少制约的官员的告诫。

    ⑤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内乡县衙大堂中央有一暖阁,是知县审案的公堂。内有三尺公案,上面放着惊堂木、文房四宝及红绿头案签。红头签为刑签,是下令动刑的;绿头签为捕签,是下令捕人的。暖阁上方,有“明镜高悬”的匾。暖阁正面屏风上绘着海水朝日图,寓意是为官要清似海水,明如日月。暖阁外两侧分别摆放着堂鼓、仪仗和刑具。东侧的刑具架上,摆着10多根黑红各半的水火棍;西侧的刑具更可怕,墙根搁着夹棍,墙上挂着拶子(zǎn zi,旧时夹手指的刑具。)暖阁前的地坪上保留有两块青石板,东为原告石,西为被告石。两块石板上留有明显的跪坑,据说那是用膝盖磨出来的。看看内乡县衙大堂的架势,或许能让我们感觉到古代官衙的严刑峻法。

    ⑥审案时,堂役击堂鼓三声,三班衙役两厢伺立,齐声高叫“升堂”。知县身着官服从暖阁东门进来,坐上大堂。然后原告、被告被带上来,分别在大堂的原告石和被告石上跪下。退堂时也击鼓三声,叫做退堂鼓。“退堂鼓”后来成为日常生活用语,可见衙门文化的影响。

    ⑦在建筑格局上,内乡县衙与故宫一脉相承,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对称地建在西边。长方形的院子内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严格对称的四合院按功能分区。组群与北京故宫比较相似,都是“前朝后寝”。三堂六房之外,还按照左尊右卑的顺序修建了许多辅助性的院落。人们从县衙大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就进入另一个庭院,给人以气氛森严的感觉。全国从大到小的衙门大都是这种格局,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又因为县衙是最基层的统治机构,它所体现的主要是封建时代基层的官场文化,所以有专家称“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⑧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有一首《息讼歌》曾广为流传:“听人教唆到衙前,告也要钱,诉也要钱。差人奉票有捕签,锁也要钱,开也要钱……”

    ⑨历史已经过去,昔日令人望而生畏的衙门早已成了一个供人观赏的标本。内乡县衙里有两棵高大的丹桂树,据说是元代建县衙时种下的。至今每到花开季节,丹桂依然香飘全城。这两棵树,是内乡县衙700年历史的见证。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名人读书)

    他一生钟情于书,嗜书如命。他在清华读书四年,北京的著名景点几乎没有去过,时间都用在“横扫整个清华图书馆”。他曾经说过,“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

    他就是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

(全民阅读)

    2015年3月,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其实早在2014年,温州市就应市民读书要求,推出了“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

    无人值守、自助服务、诚信借阅、就近便捷……城市书房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日益成为温州市民度过休闲时光的最佳选择,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深夜书房”“精神粮仓”。

——《半月谈》

(阅读调查)

(文化时间)

    听一听手机音频课程,在博物馆触摸活生生的历史,电影院里小镇青年的身影越来越多,24小时书店的灯光依然吸引着年轻人……岁末年初,我们关注多种多样的文化时间,这些文化场景的鲜活切面展现着当下文化生活的全景,而关注文化时间的变迁,也是在见证时代进步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01月02日12版)

(大书无形)

    “……除了有形的书,还有无形的书。这个无形的书就是生活、就是社会,我们要读生活,读社会这本大书。如果只能读有字的书,那就不是一个好读书人。只有把书本与社会结合起来读的人才会是一个好的读书人。……”

——章开沅《读书人的三重境界》

    “欲从世间万物而学之,正当汗漫九垓,历游四宇,读无字之大书,方得真谛。”

——顾炎武《日知录》

班上召开“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班会,你们组收集了以上材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