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图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没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1)、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3)、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astrolgy到astronomy

孙维新

    ①占星术起源于三千年前的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早是用来预测国王与国家的命运。到了公元两百至三百年左右,占星术由巴比伦传入希腊,希腊人把它删减增补、发扬光大,就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占星术。它不再单纯地为国王和国家服务,反而成为一般平民使用出生时间来预测自己性格命运的一种媒介,自此以后,占星术即向世界各地传布,所到之处,莫不广受欢迎。

    ②占星术究竟奠基于何种“道理”、又是如何“应用”到命盘解释与运势预测的呢?利用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太阳、月亮及各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建构出一幅“天宫图”,然后再依据此图解释此人的个性及命运,甚至预测每日运气,这就是占星术。一般而言,占星术先把人们的出生日期用黄道十二宫的星座来区分,由三月二十二日春分点开始,是白羊座,一个月之后是金牛座,然后以此类推,每个星座所占的时间都是由这个月的二十二日到下个月的二十一日。如果说某人是双子座的,意思是指他出生的时间在五月二十二日至六月二十一日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太阳在天上的位置是在黄道带上的双子座,因此一个人在占星术上是什么“座”,就是由出生是太阳在黄道带上的视位置来决定的。

    ③除了太阳的位置之外,月亮和各行星在此人出生时的位置也纳入考量,因此整个天宫图看来复杂得多,好像也很“科学”似的。然而按照出生时间所决定的天宫里,在科学上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们接下来试着用逻辑推导占星术的几个盲点。

    ④首先,因为划分成十二个星座,所以全球人口的十二分之一,约莫五亿人左右,应该有着类似的性格,想来令人不太能相信。其次是一个比较根本的问题:为何选择出生的时间做一切预测的根本?尤其在医学十分发达的今天,出生的时间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从而使得出生时间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相形之下,“受胎时间”反而来的绝对得多!

    ⑤另一个问题是,为何不同流派的占星学家被此意见常常相左?科学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在同样的条件设定下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预测科学实验所得出的答案;但不同流派的占星学家对同一个人的预测却常有天壤之别,我们从每年岁末时节的报纸就可以看出端倪。到了年终岁尾,报上总会刊出所谓世界十大预言家对明年的世界局势、各国领袖的命运预测,但有时针对同一个人却会有截然不同的预测,这就让人无所适从了。

    ⑥另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行星发现的年代,人们肉眼可见的行星仅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类,但太阳系中除地球外另有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三个行星。可是我们知道,天王星是在一七入一年由原籍德国的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的,海王星是在一八四六年由美国人亚当斯及法国人莱威利埃各自发现;而冥王星更要到一九三〇年才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而在这些年代之前,天宫图上根本没有这些行星存在(当然目前的天宫图已把这三颗行星包含在内了),如此一来,过去的天宫图到底准不准?万一哪一天发现了第十颗星星怎么办?那时的“天宫图”是否有要改写?

    ⑦同样的,行星的卫星也会造成困扰。天宫图里并没有把各行星的卫星列入,但事实上,有几个行星的卫星其体积远超过太阳系里较小的行星。举例而言,水星的直径约四千八百八十公里,但木星的卫星木卫三是五千两百八十公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是五千一百五十公里,都远较水星来得大,即使是木星的另一颗较小卫星木卫四,也有四千八百一十公里,和水星一般大小。但这些超过行星大小的巨大卫星,在占星术里却没有任何地位,想来不甚合理。

    ⑧在过去数十年间,有许多科学家花了不少功夫对占星术的预测做统计上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许多大试验中,占星术预测成功的概率和随意猜测的概率根本差不多,也因此就科学角度来看,占星术终究只能以伪科学的形式存在。

    ⑨尽管我们现在把占星术和星座命理当作匪夷所思的伪科学,但我们不可一笔抹煞它对现代天文发展的贡献。早年先民为占星术所做的许多观测(尤其是对行星位置的观测),使得一部分对追求真理有兴趣的人从这些现象的背后慢慢找出天体运行的道理来,促成今天从欧洲萌芽的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因此占星术对现代天文学的发展确实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帮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让睡眠被偷走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感觉真好。可如今。这却成了很多人的奢望。

    ②《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有三分一的人是在凌晨1点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③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两方面。近日,一篇名为《毎天2点睡觉,37岁年轻父亲查出胃癌晚期》的文章引起人们关注。主人公刘凌峰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业务多、压力大,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觉,最拼的一次是连续工作7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像他这样熬夜晚睡的人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另外,睡眠质量差的人。有许多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者。互联网从业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自媒体人和程序员是失眠最严重的人群。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广告人的睡眠质量也普遍较差。同时,有四分之一的人失眠是因为玩手机。

    ④我们的大脑中有个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即中枢时钟。这个中枢时钟每天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校对一次、它的角色就是总监工,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到的视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共中,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之一。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作出反应。要在黑暗坏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出褪黑素,帮助入睡。当太阳升起,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就会停止分泌褪黑素。并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

    ⑤太阳光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目前市面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光线基本上属于蓝光。人体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吋时钟,中枢时钟就会认为天亮了,迸一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导致疾病。

⑥睡眠不足会影响容颜。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⑦睡眠不足还会损害人的注意力。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重特大伤亡事故中约40%是疲劳驾驶造成的。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⑧睡眠“负债累累”、就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将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増加,甚至提升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的风险。

    ⑨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減少,影响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⑩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组体力、脑力恢复。”可见睡眠已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试金石。提高警惕,莫让你的睡眠被偷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 , 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象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阅读下面两个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标志里的中国元素

①说起标志设计,你最先想到什么?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还是简约的“对勾”?在社交网络发达、信息交流多元频繁的今天,你或许早已对这些标志见怪不怪了。但仔细想想,它们为何能在无形中打动你,让你“一眼入心”?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继涌现出了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的高水准标志作品。细细品味、反复揣摩这些标志,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有不少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

③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可谓奥运精神、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粗看会徽,一个大写的“冬”字映入眼帘。定睛一看,这个“冬”字不简单,它不仅运用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还包含了滑雪、滑冰运动员的造型,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一个会徽,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映照下,竟融合、衍生出如此之多的意象,让人不禁拍手称赞。正如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冬奥会会徽设计师林存真所说,中国汉字书法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境界,在世界上有极高的识别度。

④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标志以中国古代的钱币与“中”字为基本形状,古代钱币是圆与方的框线设计,中间呈现的是方孔,上下加垂直线,组成“中”字的形状,传达天圆地方的寓意,给人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⑤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如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设计师将“永久”两个汉字“捏合”成一辆自行车,通俗易懂,妙笔生花。还有我国众多大学校徽设计,更是体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衔接契合。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便是经典之作,北京大学沿用至今。篆书“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字图形组成,徽章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⑥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然而,在进行创作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并予以创新,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审美意识相结合,契合现代审美习惯,从而更好引发人们的精神共鸣,创作更多引领潮流的经典标志作品。

(节选自《光明日报》 2022年5月20日  作者:王清韵)

【材料二】

(图片来自“北京冬奥组委官网”2022年1月25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胡方浩

①天文预报显示,木星合月、金星伴月、中秋满月等天象将在9月“扎堆”亮相。神秘的星空,静谧深邃又复杂多变——这其中,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开阔;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柔美沉醉;还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情思期盼……

看似“静止”的星室,其实非常“多变”。事实上,虽说看上去“繁星满天”,但我们能看到在夜空中闪耀的,绝大多数是恒星,少部分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果再细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星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发生“位移”,直至黎明时分,它们已渐渐落到了西边的地平线附近——若是用三脚架和相机来跟踪拍摄,还可以描绘出星星运行的轨迹。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④其实,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____,亮度较暗的星星,即便离得近,也看不到;二是____,离地球越远,越难被看到。因此,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都是那些距离不太远的星星。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呢?除了要看当天气象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看当时晚上位于地平线上的亮星有哪些。

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太阳系和周围的星星都在这个“星盘”上,一起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周围的星星基本上是不变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当太阳在天空中时,阳光会“遮盖”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⑥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远在距地球254万光年之外,在地球上的我们依然能仅凭肉眼就看到它灿烂的光辉。冬季星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因此冬季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

⑦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银河系的“银心”正位于人马座方向,人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星空,正是“群星闪耀时”。

⑧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一种?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7日第17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节选自《苏州园林》)

【材料二】

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批评苏州园林说:“吾苏虎丘之胜,余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次则剑池而已。余皆半藉人工,且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其在城中最著名之狮子林,虽石质玲珑,中多古木,然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以余管窥所及,不知其炒。”过分的人工化与脂粉气,正是苏州园林的缺失所在。

山石为中国园林之骨架,最忌以石乱砌。在《园冶》的自序中,计成就提到不了解世人何以不做些真山,而要用石堆积,令人发笑。然而在现存的苏州园林中,“狮子林”式的假山处处皆是,似乎有意让人感到假山之假,体会到取得石块的困难与花费,而无意创造一真山之幻境。参观者除了感到园主的财富与人工之堆积外,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显然被忽视了。

(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材料三】

根据文献研究的初步结论,洛阳时代(注:南北朝到北宋)园林其园景为碎锦式组合,亦即一园之内,各具特色的景观多处,加以适当之拼凑,游园者乃穿过这些景观。逐个欣赏,各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水池成为诸景之一,与花圃之景、古木之景、苍林之景、竹丛之景是相并列的。因此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的手段。

在园子中做一个大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可以说是江南时代(注:南宋到明末)园林最重要的贡献。在明代的文献中,对园林的描写,开始明显地看出园之空间组合,为自入园处之小景,辗转进入豁然开朗的池面之大景。然后池之四周,以不同之岸边关系,与园景相结合,或有支水深入腹地,创造不同之景观。

(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