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领导者是孙中山 C、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举一反三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材料三:1865﹣1895年各主要城市新办报刊统计表

上海

香港

澳门

广州

厦门

福州

汉口

天津

宁波

其他

合计

外文报刊

41

12

14

5

2

5

2

2

1

7

91

中文报刊

45

6

/

10

3

4

7

1

2

8

86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材料四: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殊不知一报纸之形成,尚有若干潜在之元素焉,兹分述如下:

    报纸之大众化。报纸既为社会之缩影,则报纸即为社会所有……报纸之内容既以大众为对象,故所载之消息,应以大众之利益为利益,大众之是非为是非,断不容有一毫私见存于其间。

    报纸之教育化。吾人试取报纸读之,自首页以至于终了,其间无往不含有教育之意味,若者为国内政情,若者为国际局势,若者为商业金融,若者为社会琐闻,皆一一显露于眼前……此诚现实之教育读物也。

    报纸之时代化。人类生活,故无时无刻不在推演之中,日复一日,进展永无尽期……报纸为时代之读物,自应随时代以进展,尤应领导大众以谋适应时代。

    报纸之民族化。中国为一半殖民地之国家,职司舆论之报纸,尤应具有民族化之元素。一方面固应将旧社会的遗留,予以清除,一方面尤须努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完整之使命。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作)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中国国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康有为提出的强国的具体主张是什么?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在此之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提升。

——摘编自张海鹏《从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上读懂这座里程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产生的历史意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