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蹦蹦跳跳”看乐观精神

①夜幕之下,一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建筑工人从路边走过,50多岁的他,像孩子一样甩着胳膊,蹦蹦跳跳往前走。深夜,出警归来的消防通信员被监控拍到迈着欢快的步伐,蹦蹦跳跳回到值班室。这两个视频走红网络,隔着屏幕,都能被他们的开心和热情感染,让人会心一笑。

②打动我们的是什么?是他们的真,孩子般的纯真,想乐就乐的率真。更值得赞许的,是这二位身上那股子给生活添点“蹦一蹦、乐一乐”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③生活中有阳光,也难免有风雨。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前行路上,总有沟沟坎坎,总有困难。面对困难与问题,要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勇敢面对,积极应对。

④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人的心劲需要鼓励,比如在面试、考试之前,对着镜子说一句“加油,你是最棒的”,就能轻松不少。遇事最怕往窄里想,关门一躺,饭也不吃,甚至借酒消愁。可颓废解决不了问题,要知道,心理状态越松散,做事越没成效。所以,古人提倡看山看水以畅胸怀,说的就是生活中要做好心态管理,给自己加油鼓劲。

⑤除了自我鼓励,还要自我减压,遇事学会举重若轻。越是节奏快压力大、身上背负的期望多,越要学会喘口气、留个白,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去奋斗。越重视一个事,越不能把弦绷得太紧。就像运动员,比赛中过分紧张会导致动作变形。一个深呼吸,张中有弛,结果反而更好。遇到困难,咱既要拿出蔑视它的气势,又要掌握克服困难的办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一一解决。

⑥当然,提倡“蹦一蹦、乐一乐”的精神,并不等于简单的心灵鸡汤,甚至是阿Q精神。啥努力不做,光靠想象或是蹦跶也无济于事。调整心态是为继续奋斗做准备,扎实奋斗也是积极心理暗示的基础。不怕困难的良好心态,举重若轻的工作方法,再加上扎实的奋斗、实干,才是积极有效的人生路径。

⑦困难和压力,是客观存在,可如何对待它们,选择权却在我们手里。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就能更好攻坚克难。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1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5段画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你如何理解第7段的“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4)、下图是网友看过建筑工人大叔下班后蹦蹦跳跳走路姿势的视频后,在留言区的评论。请你也参与其中,用一个完整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评论。

我的留言:

举一反三
阅读秦文君的《红书包》,完成后面小题。
①很多人说“三岁看大”,可是我分明感觉孩子的秉性和悟性是由着成长来雕琢的,时时都存在着改变的可能。
②距离现在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那个年龄的女孩一样,长着一头柔软的黄头发,扎着可笑的小辫子,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好像女孩子的天性已经萌生,有一阵格外要美,挺注意同龄女孩穿些什么,看上后就会迷迷糊糊的,想像自己拥有它们后的模样。看见好朋友打了个淡绿色的蝴蝶结,过不了几天,非要缠着母亲也替我买一副相同的蝴蝶结,结果两个人走在路上被人误以为是双胞胎。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多得都让家人感到习以为常了。
③有一回,同班的女孩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④记得那天天气很干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却还是在喝,注意力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扭过脸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仿佛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那天放学时,女孩就走在我的前面,我跟着走,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原来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这种认同感影响着,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⑤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去街上寻找,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一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它是我最想要的。”
⑥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请给我买吧,妈妈。”
⑦“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⑧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
⑨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父亲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⑩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充满模糊的好感: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她的一样。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⑪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父亲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⑫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⑬父亲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⑭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那个女孩。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款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⑮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看开了很多,能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⑯那个红书包用旧后,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多年。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诚才能动人

王章材

       ①《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在与人沟通中,真诚应该是我们坚守的原则。

       ②何炅与汪涵同为湖南卫视的著名主持人,关于两人的“一哥”之争持续多年。为宣传导演处女作《栀子花开》,何炅亮相《天天向上》。心直口快的欧弟抛出“到底谁是一哥”的话题。汪涵幽默地说:“当何老师是‘一哥’的时候,我是一休哥;后来,因为我年纪大的原因,他是‘一哥’,我是大哥。如今,何老师早已不再拘泥于电视荧屏,他导演的电影《栀子花开》即将在全国上映,他已经走向了更大的银幕。”听完汪涵的回答,何炅感动地说:“其实,每次看到汪涵有精彩表现的时候,大家都说他表现得比我好,我也会很在意。但我觉得要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一个竞争对象,这些都是提醒和鞭策。”话毕,两人拥抱在一起。

       ③英国文学之父乔叟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汪涵真诚地肯定了何炅取得的成绩,并且巧妙地回答了“到底谁是一哥”之问。何炅则把汪涵当做自己努力的目标,两个人的话没有虚假的客套和恭维,真诚地夸赞对方,彼此相惜不相轻,让人看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只有你真诚地向别人敞开心扉,别人才会真心待你。

       ④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拜访段干木,段干木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此后,魏文侯每次乘车路过段干木家门时都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他的尊敬,车夫十分不解,便问道:“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经过他的草房表示敬意,他却置之不理,这样未免有点儿太过分了吧?”魏文侯却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原则,是有君子之道的表现。他虽然隐居与贫穷的里巷,而名声却远洋千里之外,我 经过他的住所怎能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为有德行而取得荣誉,我因占领土地而获得荣誉;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我学习尊敬的人,所以我再怎么表达我的敬意都不为过。”后来,段干木被魏文侯的诚意打动,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⑤富兰克林说:“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魏文侯做的实在,说得真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打动了段干木,收获了友谊和支持。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先强大起来,与魏文侯的真诚待人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的真诚,四方贤明之投奔于他,助他成就大业。

       ⑥俄国军事家库图佐夫说:“我靠什么魅力凝聚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靠的是‘真话,真情和真意’。”最能打动人心的,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真心去待人时,你也会赢得对方的支持和信赖。

                                                                                                                                                                   (摘自《演讲与口才》2015年,第10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诤友难得

叶春雷

    ①朋友之道,我最喜欢诤友。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有谅,友多闻。”这友直二字说的就是诤友。

    ②诤友难得,能当面指出你的缺点,一点不留情面,这样的朋友,稀有啊!冰心先生之所以喜欢吴文藻,就因为他是她的诤友。在冰心与吴文藻恋爱时期,冰心已经是相当有名的作家了,但是,吴文藻却能秉公直言,一点不因冰心的名声稍有保留。据冰心回忆:“譬如别人初见总是‘久仰久仰,拜读过许多大作’那么敷衍,他却不那么着,在通了没有几封时他便老实批评了我念书太少了,他成了我的畏友,之后我们时常互相寄书传看,每星期总有两次。”

③冰心看重的,不仅是吴文藻的才学,更看重他的人品。能够不畏他人身上的光环,大胆把心里话讲出来,这才是对人真正的爱吧。冰心视吴文藻为“畏友”,也看出冰心是有胸怀的人,她分得清哪些人是在敷衍她,哪些人是真爱她。可惜的是,如今的社会,这样的畏友或诤友已经很少见了。大家一见面,总喜欢互相吹捧,你说我才高八斗,我说你学富五车,吹捧来吹捧去,实在是相互敷衍,对人连一点教益也没有。一个人若总是交到这样的朋友,无论是在道德还是学问上,他都很难有长进吧。庄子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说的就是这样的交友,舌头上像抹了蜂蜜的,这样的人,孔子说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应该敬而远之。

    ④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确实,有一个诤友作为人生知己,人生还有何求?人在头脑发昏的时候,在得意忘形的时候,能有一个诤友在身边,给自己兜头一瓢冷水,让自己发热的头脑一下子清爽起来,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是,往往相反,你在头脑发热的时候,身边却有一帮佞友,这些人不仅不会提醒你,反而纵容你,让你找不着北 , 其后果,往往是害得你栽跟头 , 然后这帮家伙躲得无影无踪。所以生活中,防火防盗防佞友。

    ⑤诤友难得,交上诤友是一种幸运,但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让诤友在你身边溜走。事实上,诤友是很容易在你身边消失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慧眼识诤友,更要能大度容诤友。如果你觉得诤友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你,让你很没有面子,因而对诤友缺乏包容,诤友是很容易离你而去的。魏征之于唐太宗,其实不仅是臣属,也是诤友,魏征多次让唐太宗在众大臣面前难堪,甚至回宫后对太后放出狠话:“会须杀死田舍翁”。但太宗终究还是包容魏征,也成就了自己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所以说,一生遇不到诤友,是很遗憾的事情;好不容易遇到了,不能善待,致使诤友离你而去,那更是遗憾的事情。

    ⑥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真有勇于纳谏胸怀的人,实在是很少!这样看来,诤友稀见,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6年第24期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周恩来早年曾题对联自勉:“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他告诫自己,也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要选良友、诤友;读书要注重实践,会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

②书分有字书与无字书。有字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字书是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会读书的人,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既从书籍中学到知识,也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古往今来,那些事业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既善于读有字书,又善于读无字书。然而,现实中经常有人只重视读有字书而不善于读无字书,不能经世致用,容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只会读有字书而不会读无字书,就好比单腿走路,所行不速,更行不远。因此,____。

③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良友既可带来学识见地上的进步,也可使视野胸襟开阔。朋友间相互促进,切磋琢磨,能得到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如古代的管鲍之交、高山流水、桃园结义等,都歌颂了友谊的珍贵。现代的鲁迅与瞿秋白,陈寅恪与王国维,冰心与巴金等,也是惺惺相惜,情同手足,获得了友谊和事业上的双赢。

④善游历,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知读书,不懂开眼看世界,就是读死书。读死书,不易消化,更难吸收。李白在《嘲鲁儒》诗中写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其中的鲁叟就是读死书之人。走遍天下,广接地气,亲自参与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字书与无字书结合起来,这书就算读活了。王阳明也是读书人,可他年轻时候就遍走四方,留心地势地貌,了解民风民情,后来屡立战功,所向披靡。

⑤多经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王阳明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成熟了,就会遇事不慌,做事有道,成事有方。

⑥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也是一部无字大书。读书人只有主动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拥抱生活、认识社会,才能成为社会的主角而不是看客,顺势而为而不是被其裹挟。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自己每到一处,必进行社会调查,开座谈会,具体了解各方面情况。这其实是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把有字书和无字书融会贯通,以便作出正确决策。

⑦综上所述,读有字书时学到的知识,要通过无字书来实践、检验;读无字书时遇到的困惑,要通过有字书解惑、升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般事,驶万年船。人生当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优秀的人,都善于更新自己

①古语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优秀的人总是在不断更新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②一位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忽视个人形象。有一次,理发师忍不住对他说:“你的容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连你都这么随意,你觉得客户还会愿意购买你家的产品吗?”企业家下决心改掉了原来不修边幅的习惯,果然取得了更好的业绩。

③一个人长得是否好看是天生的,但整体形象却是可以后天改变的。好好收拾自己,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取悦。更新自己的形象,以最佳的状态面对生活,才能获得生活的垂青。

④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种思维方式的惯性,喜欢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有的人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有的人花了几天也没有头绪,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有时候,成功迟迟不来,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思维方式需要更新。别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换种思维,天地可能更开阔。

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一个人只有像电脑更新系统一样,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与时俱进。如果你的思维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停滞不前,那就没有新思想的产生,就不能解决新问题,也就很难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⑥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发现,你的圈子全是消极颓废、躺平混日子的人时,就要考虑及早止损“退群”。而当你发现,你的圈子全是阳光向上、遇到困难依然无畏前行的人时,就要坚定地长期“驻扎”。你想在工作上有所收获,就要与那些事业心强、积极向上的人为伍;你想有阳光的心态,就要经常与那些困境中依然能够微笑面对生活、走路带风的人交往。不断更新你的社交圈子,才能给你的人生带来更多正向的引导,择善而交,是一种智慧。

⑦有一位工人装配零件已经十年了,他操作非常娴熟,也很努力。可是最近,企业新上了一套完全由电脑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线,他的工作都改由机器来完成,他被迫下岗了。

⑧厂长诚恳地对他说:“引进新设备的计划,我在几年前就告诉你们了,也告诉你们要抓紧学习新知识。曾经和你干同样工作的小胡不仅自学了电脑,还找来新设备的说明书研究,现在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了。我并不是没有给你机会,是你自己放弃了。”

⑨人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别人,而是昨天的自己,只有勇于打破自己,重塑自己,才能抓住机遇,在变化中找到新的出路。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