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容易

201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ū,或如猛qín展翅欲飞,或如仙女亭亭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印衬之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qín

憨态可

展翅

娜多姿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楚楚动人”中,“楚楚”的意思是

(4)、这段文字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描绘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京剧

    1995年9月7日,前门饭店梨园剧场。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的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_______ , 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______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搏得了满场喝采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抢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_________ , 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_______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家的土灶

    ①老家的土灶很简单,用土坯垒成的,上面抹一层水泥压实,大铁锅都是父亲徒步从七里外的乡供销社买好扣在头上,顶回来的。土灶左下方(    )风匣,旁边(    )一口盛水的泥瓦缸,缸上(    )一只铁舀子。土灶右侧(    )斧子剁好的苞米秸秆,细细的刺槐枝儿。

    ②灶台是故乡的一种语言,每天第一个醒来,袅袅的炊烟点缀着村庄时,我们枕着小煎鱼和苞米粥的饭菜香不肯起床。炕的温度刚刚好,母亲自菜园子里摘几枚顶花黄瓜,插板子插好拌了大豆酱,那清醇的黄瓜味一波一波溜进房间。

    ③必须起来上学了,在灶台对面钉着一枝三角架的木头,铜盆搁在上面,我们每天都在这里洗脸洗手。

    ④吃了早饭,隔三差五的,母亲在锅里取出两个红皮鸡蛋,让我们揣着课间歇息时吃,灶台简易,日子也朴实如院里的向日葵。只是,母亲围着土灶忙忙碌碌的身影却是世间最暖色的风景。

    ⑤土灶上的光阴细细碎碎,没有奢华,吃的是自家土地的果实。记忆中,母亲腋窝夹着一绺墨绿晃进厨房的一幕,依旧映日桃花似的活在灵魂里。灶膛的火苗哔哔啵啵,婴儿的小嘴样的舔着锅灶,铁锅里咕嘟咕嘟冒出喷喷香的饭莱味儿 , 母亲看我一眼,“去洗洗手,马上开饭。

    ⑥不用问就知道母亲做了泥鰍鱼老豆腐,父亲赶早拎着网去河套下网捞的,秋天的泥鳅鱼厚实,网下去也套个二三斤,不过,僧多粥少,早去的父亲运气好,捞个盆满钵满,喜气洋洋回来,对蹲在土灶生火的母亲说,“丫头小子今儿周末放假,炖了吧。”不黏在炕上了,鱼香老豆腐把我们掀起来,下地,洗了脸。在土灶前,我们眼珠子一眨不眨盯着木头锅盖袅着白色的烟雾,手里端着大海碗捏着筷子,就等母亲开锅。

    ⑦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母亲和土灶是岁月里的一道景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土灶端出来的粗茶淡饭喂养了一代代人,也喂养了乡村。

    ⑧从呱呱坠地,土灶里盛出的第一碗红糖水,到蹣跚学步,读书考学成家,土灶与母亲陪着儿女

    山一程,水一程。住在宽敞舒适的楼房,没有土灶相依相偎的日子,生命里仿佛少了什么,细细琢磨,少了盘根错节在心底的乡音乡情。

    ⑨于是,很多个节假日,乘车返归老家,守着日渐老去的父母,亲自下厨,在土灶上,烹饪一桌田园饭菜,一家人围坐在大炕上,一筷子一筷子地咀嚼旧时光。

    ⑩老家的土灶,不仅仅是母亲的岁月,更是烙印在毎个人胸膛上的文字,只要轻轻吟读,便泪流两行。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9年5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