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建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节选自《蜀志纪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己爱民

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文,节选自《三峡》)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 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苏轼/文,节选自《放鹤亭记》)

[注释]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