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大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试卷

材料一:哈尔滨男子王某酒后搭讪被拒,一气之下连续报假警。因扰乱公共秩序,王某被行政拘留。

材料二:2011年以来,杭州的马某伙同他人从事“套路贷”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日前,马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上述材料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
(2)、王某和马某做出违法事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国家法制宣传日。据此,某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以“强法治素养,做守法公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案例分析】3月22日,某地警方发布警情通报:近日,在安庆开往合肥南的G8324次列车上,无座乘客李某霸占女乘客的二等座,拒绝让座。经过列车长多次劝说无效后,乘警三次警告无效后强制将其带离,最终李某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1)请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警方这样做的理由。

【行动指南】小明、小亮和小海在公交站等车。突然,一个男青年持刀抢了一个阿姨的皮包,并狂奔离去。见此情景,三人的做法各有不同:小明心想,和他没什么关系,于是他假装没听见。小亮心想,见义勇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他大喊一声后便冲了上去。小海一边大喊“抓小偷!”,一边跑向附近治安岗亭找人帮忙。

(2)你认为三名同学中,谁的做法更可取?为什么?

【警钟长鸣】8月12日,202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座谈会在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贵定监狱)召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呈现新特征,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社会更加关心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以“预防”和“守法”为关键词写一段寄语,告诫同学们要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