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举一反三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危亡屈辱沧桑】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民族觉醒举步维艰】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城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大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的皇冠落地,整个社会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民族复兴洗刷耻辱】

材料四: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一心意地在瓦砾和血泊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时代。”

【民族独立当家作主】

材料五: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民族强盛统一在望】

材料六: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

【民族发展传承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大度地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长安往西的“浩浩丝路”是在哪个朝代开通的?为其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万国衣冠会长安”的气象离不开唐朝哪些盛世局面的出现(一例即可)?请举一例史实证明“唐朝协和万邦,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这一观点。

材料二   北宋的汴梁、元朝的大都,都是由于政治中心的作用,才能出现这种人口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的中心作用,辐射着众多的中小城市,使城市的腹地更大,更增强了封建统治者的控制作用。

——摘编自张健《浅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与特色》

材料三   11世纪以后的(欧洲)中世纪城市,作为地区工业生产、消费和交易的中心,作为拥有安置深受人们崇敬的圣人遗物的教堂、修道院的宗教中心得到发展。……在1300至1350年期间,人口拥有10万人以上(估算)的“特大城市”,就有巴黎(20万)佛罗伦萨(10万—12万),中世纪城市社会是阶级分化的社会。13世纪以后,由包括资族在内的少教富裕商人、老板来管理城市的自治。

——摘编自河原温、堀越宏一《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3)根据材料二、三、比较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一点即可)。写出中世纪欧洲城市争取“自治”的两种方式;

材料四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与英美相比,近代中国大城市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出与材料四中划线部分城市发展为“中心城市”相关的条约两个。

材料五   (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大量人口迅速涌向城市……工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种多样的运输设施,燃料、充足的电力、以及随之而来邮电通讯、学校图书馆等等。

——摘编自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

(5)根据材料五、概括工业革命给西方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

(6)示意图中AB、BC、CD三个阶段,我国城市化的趋势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写出与AB、BC两个阶段趋势相关的原因各一项。

材料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主要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英、美等国的市政运营惨淡,社会分化进一步加深。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导致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萎缩。当政府把大片的城市开发一股脑地交给一个开发商时,开发商就成了“城市运营商”。

——摘编自吴晓达、侯雨佳《新自由主义城市治理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7)依据材料七,西方国家城市治理的历程对我国城市发展有什么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