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测试(一)试卷

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该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哪一个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赞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该工程在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分析其原因。
举一反三
科技发明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造纸术的发明是古代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为人类的文化传播,思想交流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至今也不可缺少的信息存贮和传递手段。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经书,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那么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可以说,“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成果简表(部分)

时间

中国古代文明重要成果

战国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两汉

汉代耧车,是古代世界先进的农业工具,形状与构造已初步定型,直至今天农村使用的耧车仍没有多大变化,可以算是现代播种机的雏形。

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的使用日益普遍,也促进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张仲景创作的《伤寒杂病论》,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是后世从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

华佗发明“麻沸散”,开创外科手术新纪元,在世界医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贡献。

三国

马钧制作的翻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常用的水利灌溉器械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徽提出“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在数学历史上有着重要突破。

南北朝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一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相关探究问题。

材料一

实物名字

实物照片

实物解释

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铁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大多数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在湖南、河南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材料四   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功效。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