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2 古代亚非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信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 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因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 习近平在亚渊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2019年5月15日)

(1)、根据图2,写出古代亚洲大河流域三大文明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举一反三
法制建设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明确规定: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法典还向人们展示了借债、租赁、租佃、畜牧、商业交换关系等规定。

——摘编自严绪陶《法典与古巴比伦王国》

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的黑色石柱(局部)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   “他的胜利所获得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上。”

——摘编自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民法大全》已能将既存社会生活关系囊括无疑。欧洲的比利时、卢森堡直接适用该法典,意大利民法典、奥地利民法典、荷兰民法典、葡萄牙民法典、西班牙民法典都以这部法典为基础编订。

——摘编自王明锁《民法大全的历史影响》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