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草木智慧

顾晓蕊

①下了大巴车,沿着一条清幽的小路向前走,两边芳草萋萋,我在一片白桦林处停下,几乎是奔跑着冲进树林中。

②林中的白桦树有几十或上百年树龄,却依然身形如少女,有着不老的容颜。它们之所以被时光遗忘,相传与爱情有关。成吉思汗西征路上,大军休整时,一位士兵在白桦林中遇到了美丽的牧羊姑娘,两人一见倾情。誓言还没来得及说出口,战士就战死沙场。姑娘把思念刻在白桦树上,一双双眼睛是她永远的守望。

③在我看来,刻在白桦树上的思念,已超越爱情,是比爱情更宽广的爱。桦树皮晒干后是中药材,祛除百病,连它忧伤的眼泪,也被称为“森林饮料”。

如果说白桦树无私的爱,濯洗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凄美中那充满希望的等待,那么见到豪迈粗犷的“大漠硬汉”胡杨树的刹那,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撼和惊叹。

⑤在克拉玛依的乌尔禾区,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我第一次见到胡杨林。远看一棵棵胡杨树,虬结盘曲,苍劲古朴,伫立于天地间。

⑥我轻轻地走近,用目光摩挲着刻满岁月沧桑的树干,细细地,一寸寸地看着,越看越心惊。你看,这一株胡杨原已干枯,树皮干瘪、粗糙,树的一侧却长出新枝,挂满鲜绿的叶子。那株雕像般的胡杨,拦腰而断,树枝被剥离一光,露出白骨般的树干。它却死而不倒,挺起一身硬骨,留住最后的尊严。

⑦再往里走,有几株枝叶青郁的胡杨。细看一棵树上竟有三种叶子,有的狭长如柳,有的圆润如杨,有的清逸如枫,分别意味着少年、中年和老年。

⑧胡杨树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沙,是悲壮大漠中的英雄树。我一次次地抚摸着它们,仿佛有一种力量蔓延而来,传遍我的全身,不由感叹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坚韧以及永不放弃的爱。

⑨在戈壁与沙漠中行走,我的目光还不时被一些低矮的植物牵动。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一蓬蓬的骆驼草,根连着根,叶牵着叶,形成散落或密集的草团。那点点苍绿,在空茫的戈壁中,显得格外醒目和壮观。

⑩骆驼草又名希望草,钢的茎,剑的叶,倔强地向空中舒展着。外表看起来如此纤弱的植株,却草根系发达,在黑暗中逶迤着,水有多深,根就扎多深。它们既生于斯,长于斯,便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

⑪在戈壁荒原上,如果你看到一团团燃烧的“焰火”,那便是妩媚的红柳了。一簇簇红褐色或粉红色的花,米粒般大小,开得细碎而稠密。它们在青碧的枝头上摇曳着,跳跃着,似红雾涌动,又绚如落霞。

⑫风吹来,花如潮水般起伏起来,这才知什么叫“花潮”。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⑬红柳的根须蜿蜒于地下,最深可达二三十米,能防风固沙,是沙地中的“铁娘子”,它的枝叶还可入药。红柳的坚毅与淡然,让我想起那么一群人。在寂寥的旷野中,总会遇见许多白色的“大风车”,不知倦怠地旋转着,它的背后是无私坚守的电力人,他们也是扮靓戈壁的“红柳”。

⑭我发现与这里的草木对视,需要一些勇气,每次遥望凝思,都是一次对心灵的叩问。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由此而想,在草木面前,人显得那么庸常渺小,理应谦卑些,再谦卑些。

(1)、文章写自己与四种草木对视,充满深情。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草木

“我”的感受

白桦

无私的爱,濯洗着“我”的心灵

胡杨

骆驼草

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牵动“我”的目光

红柳

(2)、第④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好在哪里。

①细看一棵树上有三种叶子,有的狭长如柳,有的圆润如杨,有的清逸如枫,分别意味着少年、中年和老年。

②骆驼草又名希望草,钢的茎,剑的叶,倔强地向空中舒展着。

(4)、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5)、草木有什么智慧?
举一反三
阅读《绿》中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国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偷桃记

秋人

    桃园在山脚花溪旁,守桃园的老铁头住在溪边的草屋里。花溪是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长满青苔的石拱桥。老铁头也不是经常住在草屋里,他只是在桃熟时节才来住上一阵子。有人从石拱桥上过来,老铁头养的小花狗就汪汪叫,提醒老铁头提高警惕。

    正是初夏,桃子开始成熟了,鹅蛋大的桃子一嘟噜一嘟噜把桃树枝压弯了腰。有几棵长在溪边的桃树,果实都挨着水面了。河水流过来,荡得桃枝乱晃,枝头的桃子红着脸跃跃欲试要跳到水里去玩耍,却总也跳不下。

    石娃他们打定主意去偷桃。他们商议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桃园对面的溪岸边长满了水柳。天很热,水柳上的蝉一阵一阵地聒噪着,青蛙躲在水草里咕嘟咕嘟冒气泡。石娃、满伢和土狗仔他们脱得精光,借水柳的掩护悄无声息地下了水。

    大中午的,老铁头正躺在草屋的竹床上摇着蒲扇打瞌睡,忽然听到狗叫,一下就把瞌睡赶跑了。他一骨碌爬起,提了竹烟竿走出草屋。白花花的日头晃得他睁不开眼睛,他深一脚浅一脚赶过去,看见小花狗正对着溪水汪汪。溪水还像平时一样荡得桃枝乱晃,枝头上的桃子跳动着,调皮地挑逗小花狗:来呀!来呀!有本事你跳下来咬我呀。

    老铁头站在溪岸上迷迷瞪瞪看着溪水,忽然明白就是那些调皮的桃子在逗引小花狗,这个天真的傻家伙。

    “你看见啥了?”老铁头朝小花狗扬了扬烟竿,“还不给我回去?”小花狗屁颠屁颠跟着老铁头回了草屋。

    老铁头和小花狗一走,水面上忽然噗嗤噗嗤冒出来几个小脑袋瓜,抹脸、喷水、摇头,小鸭子一样唧唧嘎嘎欢笑,正是石娃、满伢和土狗仔他们。

    老铁头回到草屋继续瞌睡。刚闭上眼睛,小花狗又叫了起来。老铁头不放心,再一次爬起来走出草屋,小花狗果然又在溪边叫。老铁头骂骂咧咧赶到溪边,看见小花狗还像刚才那样仰着脖子对着溪水叫,水面上还像刚才那样除了那些调皮的桃子之外啥也没有。这一回,那些调皮的桃子不仅是笑小花狗了,连老铁头也一起嘲笑了,笑他和小花狗一样傻。老铁头气不打一处来,抡起烟竿对小花狗砸过去,小花狗夹起尾巴一溜烟跑了。

    老铁头回到草屋想再迷瞪一会,没等他躺下又听到小花狗叫了起来。他再也没有瞌睡了,坐在那里抽闷烟。这狗东西今天是中邪啦?老铁头再也没有兴趣去管它了。

    抽了两袋烟,小花狗还在叫。老铁头烦躁起来,一定是溪边那几个成精的桃子惹的祸,得立即去收拾它们。反正这些桃子也已经熟了,正好摘了让九奶尝一尝鲜。一想起九奶,老铁头的心变得柔软。他是个孤儿,大冷天饿昏在雪沟里,是拾柴的九奶救了他一命。九奶是个孤寡老人,老铁头把她当亲娘待,冬天送柴禾,热天送凉粉,时时惦记着她。现在,老铁头决定摘些桃给九奶送去。

    老铁头带了摘桃的工具赶到溪边,一看傻眼了,水面上那十几个桃子不见了,树枝弹回到半空中,开心地在风中摇曳。难道这些桃子真的成精逃跑了?老铁头拿眼往对岸一瞭,看见几颗小脑袋在水柳后面一晃就不见了。他恍然大悟,原来几个小鬼头利用小花狗和他演了一场精彩的“狼来了”的闹剧。

    老铁头气得不行,连桃也忘记摘了,带着小花狗跨过石拱桥去追。追到村头,一眼看见了九奶的小屋,老铁头改变了主意,要先去看看九奶。

    到了门口,隐约听到屋里有人说话。老铁头好奇,探头往窗户里一看,大吃一惊。他看见石娃、满伢和土狗仔他们正在给九奶削桃子吃,九奶一张脸笑成一瓣老菊花。

    小花狗听出了石娃他们的声音,正张口要叫,被老铁头一伸手捂住了嘴。然后,老铁头带着小花狗悄悄离开了村子。 

(选自《精短小说》 2016年5期,有删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月惊蛰抱蚕子

    惊蛰之后不久,几声春雷如约而至,震醒了有些睡眼惺忪的春天,一场细雨过后,春,浓了起来,深了起来:树儿绿得更透更亮,花儿开得更多更艳,春风也更加温暖和煦。惊蛰里的雷声,又像是冬眠的虫儿定的闹钟,轰隆隆几声,便叫醒了蛰伏的虫儿,而同样被叫醒的,还有那沉睡的记忆。

    民谚有“二月惊蛰抱蚕子”的说法,是说惊蛰开始,便可以准备孵化蚕卵了,而待到春风时节,树叶新绿渐成浓荫时,蚕儿刚好孵出。记忆中,每年惊蛰过后,村里的孩童总会弄到一些蚕种——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蚕子,小心翼翼地将其撕成碎片,装在巴掌大铁盒子里,再用棉花布片包起来,概念中认为孵化蚕子也是需要增加温度的——像母鸡孵小鸡需要保暖一样。而最令人惊喜的事情,莫过于某天清晨被大人唤醒后,说,蚕出来了。

    于是也顾不得穿衣服,急忙钻出被窝去察看。但等接近铁盒时,却又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轻轻拿起铁盒,慢慢打开盒盖,只见盒子里,一团小如针尖,黑黝黝如蚂蚁的小东西在蠕动。那一刻,满怀激动却又屏息静气,生怕粗重的呼吸将这些小东西吹得不见了踪影。那端详的神情,那静穆的气氛,也许比叩拜神灵、拜祭祖先时还要圣洁得多。而大人早已弄来了榆树叶子,撒在铁盒中,只见它们已经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

    是的,那时养蚕不都是喂桑叶的。在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棵桑树,而且树高攀摘艰难。即便如此,蚕的食材却从来不成问题,随处可见的榆钱树叶子可摘,满地蔓延的苜蓿新芽也可采。于是,养蚕的时节里,经常都会看到有小孩子拉低一枝榆树,挑拣鲜嫩的树叶摘,也能看见放学后的两三孩童蹲坐在苜蓿地里,掐采苜蓿芽儿。他们挑得仔细,采得认真,那种神情,那份耐心,俨然一个个最合格的劳动者。

    可不正是这样?就像大人们尽心尽力地打理农事一样,孩子们全心全意地打理蚕事。

    清晨起床,急匆匆洗漱完毕,来不及吃饭,便开始清理蚕粪、残叶,摘新叶喂蚕。晚饭饭桌上,会一边看着蚕儿咀嚼叶片,一边也有滋有味地嚼着饭。甚至于有些时候因为蚕的事而忘了看书,但相比逮蛐蛐斗蚂蚱的贪玩,父母对养蚕的事儿从不真正生恼,顶多笑骂几句。晚上睡觉前,还得再添点新叶,生怕饿着了蚕。养蚕的时间里,侍奉蚕儿几乎成为了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成了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待蚕儿大些的时候,铁盒子就光荣地退居二线,交由文具盒接班了。虽然这时可以光明正大地将其放在课桌上,但马总有失蹄时,终于有一天,被老师“人蚕并获”,“一盒端”掉了。结果心怀惴惴,念念不安,再无心思听讲。待到放学时,踌躇一阵,便硬着头皮去找老师讨要。令人心安的是,老师不仅没有将蚕丢掉,而且还新添了榆树叶子。也正因如此,对老师愈发恭敬起来。

    小伙伴之间,也经常会聚起一堆儿,各自拿出自己的蚕,相互展示,品头论足。当然,可以用自己的两条小蚕换人家一条大的,关系好的兴许还会送你一两条。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那时候,农村物质还不富足,小孩子没有几人能有像样的玩具,养蚕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童年的生活。此外,要说还能从养蚕中得到什么的话,想来一定是蜕变与成长。蚕的一生,要蜕皮,要成蛹,还要化蛹成蛾。这对蚕来说是蜕变,而对孩童来说,应该是成长,是由粗野到细腻的升华,是由顽劣到温柔的纯化,小小的蚕儿,能让那个撵过狗,捕过鸟,逐过鸡,逮过青蛙的顽童,变得谨慎、温柔、细腻,变得充满爱心和仁慈。

    甚而在今天想来,那一种生命之于另一生命的问候和启发,远是冷硬的工业玩具无法替代的,因为它能让你叩开天堂之门,沐浴到上帝的光芒。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牵牛花开绕满园

徐廷华

    ①夏日清晨,数丛牵牛花蓦地爬上了庭院中的篱笆顶梢,红的、白的、紫的小喇叭一朵朝天次第而开,楚楚动人。“素罗笠顶碧罗搪,晓卸蓝裳着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杨万里把牵牛花比作少女,将牵牛花的形态、色彩、特性写得淋漓尽致。

    ②牵牛花又名喇叭花。俗话说:“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夏养牵牛。”可见,在夏天的众多花草中,牵牛花无疑算得上是宠儿了。牵牛花是一种很勤劳的花。每当公鸡刚啼过头遍,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枝头,就开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

    ③它开花的过程很奇特,先由螺旋的蕾头渐渐地展开,形成立体的小五角星状,再展开如旋转的风车状,扩张着变成稍大一点的五边形,最后才形成近似圆形的花冠,沐浴着晓雾,羞迎着阳光。人们在晨曦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饱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的鲜花,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缘于此,牵牛花又名“朝颜”。

    ④牵牛花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中很多人得了一种怪病腹胀难忍、四肢肿胀、大便干燥。很多医生都治不好这种怪病。村里有个牧童。一日,他的牛突然开口对他说:“远方有一座大山,山中长着许多像喇叭的小花,找到了它的种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听后,带着干粮,牵着牛就去寻找远方的大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像喇叭一样的小花,并带着花的种子牵着牛回到家乡。得病的村民吃了花的种子,都神奇地恢复了健康。大家为了纪念牧童,把这种花的种子叫“牵牛子”,并把它种到地下,为更多的百姓治病。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对此解释说:“牵牛子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⑤艺术家、画家、诗人,绘画作诗赞颂牵牛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特爱牵牛花。他认为,牵牛花是勤劳的使者,每天清晨吹响破晓的小喇叭,如雄鸡高歌,催人奋起。他常与牵牛花比赛,看谁起得最早。梅兰芳往往抢先一步,借着牵牛花晨曦开花之时,就苦练身段。他演《贵妃醉酒》中贵妃赏花的“卧鱼”身段,就是看花时受到的启发。每到牵牛花盛开时,他总要邀请著名画家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等到家中赏花作画。齐白石画了幅牵牛花送梅兰芳,上面题词:“百本奉牛如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并说自己画牵牛花,多以梅家牵牛花为“模特”。

    ⑥牵牛花不仅仅为现代人所喜欢,历代文人墨客也争相为牵牛花创作诗词歌赋。

    ⑦宋代林逋《牵牛花》诗云:“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是说牵牛花的喇叭口,如流泉喷涌,又似淡蓝色的羽纱剪裁而成。旺盛的藤蔓在墙头上互相缠绕。每年七夕织女与牛郎相会,牵牛花一直要开放到深秋,好似牛郎、织女忠贞爱情的象征。

    ⑧宋代文同写的《牵牛花》诗,还赋予牵牛花新的寓意:“柔条百尺长,秀萼包千叶。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把牵牛花搭架攀缘生长,寓意甘作人梯的高尚品质。

    ⑨细一观察,牵牛花果然不仅只在竹篱笆上,即便是一根细绳子,它照样能飞攀而上。简约的花形中蕴藏着一股力量,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人钦佩。

(《光明日报》2017年8月18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回去,给老屋换片瓦

立新

    ①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

    ②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

    ③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

    ④“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再帮你建一个小洋楼。”

    ⑤父亲一脸不开心,说:“新盖的房子,那能跟老屋一样吗?你们的气息都渗到老屋的墙壁里去了,就拿厨房来说,你们兄弟几个,谁没在里面烧过锅,烘过火,蹭过锅台?新建的,里面有吗,你们会对它有感情?屋子跟人一样,不处久了,哪来的感情?”

    ⑥父亲的话,让我无以应对,我也曾让儿子站在老屋的各个角落,给他拍照,跟他说发生在老屋里的往事,可他并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他对老屋不熟悉,没感情。

    ⑦在父亲的催促下,前几天,我终于和他回了一趟老家。几个小时后,老屋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

    ⑧父亲从屋内找到一把生了锈的镰刀,将杂草荆棘全都砍倒了,屋前一下开阔了起来。

    ⑨看到满屋子都是灰尘,父亲顾不上歇一歇,又拿起扫帚,开始扫地除尘。我说:“换完瓦,我们就走了,又不住,扫它有何用?”

    ⑩“要扫的,”父亲边扫边说,“老屋是有灵性的,我们扫了,它就知道主人回来过,没忘了它,没不要它,它就会努力的活得更久,在风雨中自我站立得更久。反之,它就会倒塌得很快。其实,老房子跟老人是一样的,需要被在乎,被关注。”

    ⑪扫完屋后,他又在我的帮助下,爬上屋顶,逐一扫去瓦片上的枯枝败叶,拔去瓦楞边的杂草,拿掉冻碎的瓦片,再换上一片片新瓦……

    ⑫儿时,每年我都曾目睹过父亲上房换瓦,那时的他,身手敏捷,动作果敢,根本不需要人帮,可现在他老了,动作缓慢而笨拙,而且有些许胆怯状,我不敢去催他,怕他一着急,踩塌了屋梁,摔下来。

    ⑬“至少保一年不漏了!”换完瓦后,父亲高兴地说。

    ⑭下来后,他又朝锅洞里点了一把火,将锅用热水洗了一遍,烟囱里又冒起了久违的炊烟。接着,他又找来水泥和瓦刀,将老屋裂开的墙砖重新勾缝、填好……他做这些时,心情异常愉悦,脸上散发出久违的容光。

    ⑮把对联重新粘牢,将门、锁、桌子、灯泡,仔仔细细都擦了一遍,父亲一件接着一件事做,他将老屋好好地“梳洗”了一番,让其一下子精神多了。

    ⑯做完这些,天已经黑了,父亲心满意足地跟我踏上了回城之路。路上,他告诉我,自己最近总梦见老屋被雨漏倒了,灶台也毁了,他回来时,没地方睡,做不了饭,饿得肚子生疼。这下修好,总算踏实了!

    ⑰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懂了他对老屋的那片深情:老屋,是他每每站在城市的顶端,不断眺望的方向;是他余生想留在那儿,但又无法留下来的无奈;是他一生无法剥离不能失去的根。

    ⑱我为自己对老屋曾经的不闻不顾感到羞愧,为自己触摸到了父亲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醒悟。不禁想起儿时,我总觉得老家藏在深山里,太过偏避和落后;而现在,我开始为它的偏避而倍感庆幸,因为偏僻,没有商人去投资,没有人要拆迁掉我家的老房,没有人切断我父亲浓浓的乡愁。

    ⑲不少生在农村,后来进城里的人,常喜欢唱衰人去屋空的乡村。我想,与其唱衰,不如去做些保护或振兴它的实事。比如,常回去看看老屋,像我父亲那般,帮它“梳洗”一番。老屋不消失,故乡就不会消失,游子就能随时满怀期待地归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09期,有删改)

阅读理解

母爱的晴空

吴静

①傍晚,冷雨。

②厨房里,油烟机嗡嗡地轰鸣,我站在灶台旁,拿铲子小心翼翼地轻轻翻动锅里的鱼。煎好鱼,倒好酱油、料酒等调料,再把老姜、红椒、土豆一样样切成丝。鱼汤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是为女儿准备的明天的午饭。每天下班后我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热好饭菜再拿保温桶装着送去学校。她读初二,学习任务不轻,送饭也是为了节约时间,让她中午好好把功课复习复习……

③手机叮叮地响了,我把两手胡乱往围裙上揩了两下,赶紧接通了,是妈妈打来的。“静静啊!今天可去药店买药了啊?”我一脸茫然,“妈,什么药?”“啊?利胆片啊!你这孩子……”妈妈的语气里显然带着几分责备。

④我这才想起来,几日前单位组织体检,B超检查诊断我有慢性胆囊炎,正巧妈妈打电话来,我就把这事随口告诉她了。随后,她发了好几条微信,都是叮嘱我要及时吃药、吃什么药之类的话,后来我因为要赶回去上班,也忘了回复。

⑤要不是这通电话,买药的事我早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我不想惹妈妈生气,只能硬着头皮敷衍她几句。“买了买了!您放心吧!妈,我做饭呢,先挂了啊!”还没等她开口,我赶紧抢先把电话挂了,避免了一通没完没了的唠叨。

⑥雨水打湿了初上的华灯,有些幽暗也有些寒凉。油锅热了,我把姜丝、红椒、土豆丝倒进锅里煸炒,这是女儿最爱吃的红椒土豆丝,想着她明天中午打开保温桶快乐满足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欣慰。手机又响起来了,我正忙着颠勺,扭头看了一眼手机,又是妈妈打来的。“你自己的身体,自己要注意啊!这两天下雨天冷,多穿一点,小毛病别不当一回事儿……”我只想把手里的活赶紧忙完,颇不耐烦,“妈,妈!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买!”

⑦锅里的土豆丝已经快糊了,电话那头的声音还在喋喋不休,“你要没时间,我明天给你把药买好送去学校行吗?我知道哪一种药好……”我有些恼火,冲着电话大声嚷嚷:“哎呀,妈,你烦不烦啊,叨叨个没完,我的菜都烧糊了……”我“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听筒里妈妈的声音消失了,空气里一阵可怕的沉寂。窗外的冷雨重重地敲打着玻璃,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懊悔起来。

⑧我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子;可这些年,她一改年轻时的脾气,变得愈发温和宽容。她老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果敢精明,她好忘事儿,又爱唠叨,最怕闲在家里的她,如今却除了家,哪儿也不想去……

⑨我和母亲生活在一座小城,距离只十几里路,车程不过二十分钟,可开学至今,我为了自己的女儿终日奔波忙碌,竟已有两三个月没有回家去看望她,可她总是挂念着我,挂念着我的孩子。

⑩这个细雨飘飞的冬夜,我犯了难以原谅的错误,我忽略了电话那头妈妈小心的猜测、忐忑的探寻,无视她殷切的叮嘱、细心的关怀,我践踏了一颗母亲柔软、慈爱的心!

⑪我的心又一阵难过,想起了那个炎热的苦夏,我因病要做一场不小的手术。手里攥着大大小小的缴费单、化验单,在医院跑上跑下的那个人,是我的母亲。手术室的过道中,我害怕地紧闭着眼睛,像一只无助的猫,胆怯地蜷缩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混沌。

⑫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气息,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用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我把头靠在她的腹部,听到了柔软而衰老的身躯里心脏的跳动;我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和坚强,像个孩子似地肆意地流泪……

⑬人生路上常常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一场大雨,每一位母亲都会用慈爱、关怀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遮住风雨,把阳光留给儿女。在爱的庇护下,我们才有勇气,储存好生活的温存,继续走下去。

⑭我拿起手机,忙音之后,耳畔又一次响起那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我眼睛一热,“妈,我明天回家看您……”

(选自《潮州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