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清远连州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八年级期末试卷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海盐县一位爱心人士化名“金粟缘人”,五年匿名捐款500万,平均一年捐赠高达100万,其不图回报的慈善精神令人感动。 B、高以翔在录制节目《追我吧》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最终身亡。此事引起众多质疑:高强度综艺是否值得推崇 C、连州以山川秀丽,意境悠远而闻名,优美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D、即使是面对最调皮的孩子,她也总能因她的修养而和颜悦色
举一反三
阅读

【材料一】

从汉字上说,“请明”体现出古人对这一节气的理解。

《说文解字》:“清,朗也,澄水之貌。从水青声,“作为一个形声字,‘清”的义符“水”表明了它的义类,声符“青”则提示了它的读音。《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也指出“清”与“浊”“秽”等词词义相反。《诗经》之“河水清且涟漪”,用的正是清的本义,倘将水之清澈,类比为人的品质,“清”就有了新的引申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其中的“清”和“浊”都指向了人的品行。水之清澈还可以被用来比喻社会的状态,《孟子》说“以待天下之清也”,就是期盼着天下的清平。这些蕴含在“清”字里的价值观念,都说明了人们对“清”的状态的珍视。

“明”,从古文字到今文字,有两种不同写法,表达了古人从不同角度对“明”的认识,一种是从“圆”“月”会意,其中“圆”象窗户之形,“明”字取月光进窗户之象,表达出古人对明亮的诗意认识。另一种,是从“日”“月”会意,“明”字兼取白天明亮的阳光和夜间皎洁的月光会意,表达出古人对日月光明的认识。

“清明”连言,正道出了春天里天朗气清、天地澄明的特点。

【材料二】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餐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遵循着世代相传的习俗,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同时也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一般会到坟前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纸钱,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青团是清明节常见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于祭祀,到了现在,它也成为清明节最受欢迎的美食。这天吃青团,有生活甜蜜、福气满满的美好寓意。

插柳折柳是为了纪念农事鼻祖神农氏的。柳条插土就能活,生命力非常强大。人们在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拿在手中把玩或者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以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寓意挡住疾病。

此外,清明节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习俗,如荡秋千、蹴鞠、射柳、斗鸡、蚕花会等。达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智慧。

【材料三】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萃绿”,近年来传统的清明祭扫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清明前后是林昔火灾多发季节,每年因为野外祭祀用火导致的森林火灾事故层出不穷;“豪华跑车”“名表首饰”“四合院”等成各样“奇葩祭品”的出现,折射出人们在祭扫上不断增长的攀比和虚荣心理。此外,传统祭扫文化在商业操纵、价值误导等推动下,已偏离了追忆亲人的本义,带来了种种异端。

因此,对清明祭扫方式进行创新,是一项明智之举。将祭扫活动与传承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相街接,选择通过“云祭扫”“鲜花祭扫”“水溶祭祀”等方式进行祭扫,具有多重意义。一是继续实现了缅怀逝者、敬仰祖先的目的,让文化得以传承;二是让“变了味”的清明节富有现实意义,让淡忘清明节精髓与精神内涵的人们重新认识和感受到清明祭祀的意义。三是让祭扫更绿色、低碳,不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也可以更好地倡导生态文明。总之,清明祭祀方式创新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人类社会的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回答问题。

祖母家的夏天

郝景芳

①八月,我来到郊外的祖母家,只想要一个安静的夏天。

②祖母家在山脚下,红色屋顶藏在浓密的树丛。祖父去世得早,祖母退休以后一直住在这里,不喜欢城里的吵闹。

③夜晚降临。郊外的夜寂静无声,只有月亮照着树影婆娑。祖母的卧室黑着灯,柠檬黄色的光从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透出来。

④“奶奶?”我在房间外试探着唤了一声。一阵细碎的桌椅声之后,祖母出现在门口。她看到我的样子,一下子笑了,说:“这边来吧。”

⑤房间很大,灯光很明亮,我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这是一个实验室。

⑥“您这么晚了还在做实验?”我忍不住问。“做细菌群落繁衍,每个小时都要做记录。”祖母微微笑,把我领到一个乳白色的台面前。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圆圆的培养皿,每个里面都有一层半透明的乳膏似的东西。

⑦“这是……牛肉蛋白胨(dòng)吗?我在学校做过类似实验。”

⑧祖母点点头说:“我在观察转座子在细菌里的活动。”祖母打开靠边的一个培养皿,拿在手上说:“就是一些基因小片段,能编码反转录酶,脱离或整合。我想利用它们把一些人工的抗药基因整合进去。”

⑨我学着她的样子打开最靠近的一个培养皿问:“那这里面是什么条件呢?”我把沾了奶酪的手指在琼脂上点了点,我知道足够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细胞繁衍,从而促进基因整合。“战战!”祖母迟疑了一下,说,隔绝了一切外加条件的空白组。”

⑩我总是这样,做事想当然,而且漫不经心。我很惶恐,但祖母似乎并没有生气,说:“没关系,我刚好缺少一组胆固醇环境。”

⑪祖母问我这几天有什么计划。我说没有。

⑫这是真话。如果说我有什么想做的,那就是好好想想我想做什么。

⑬“你妈妈说你毕业的问题是因为英语,怎么会呢?你英语不是很好吗?”“四级没考,忘了时间。”我咕哝着说,大四忘了考试日期。”

⑭到目前为止,我的生活基本上支离破碎,我无法让自己投身于任何一条康庄大道,也规划不出方向。

⑮收拾餐桌的时候我心不在焉,锅里剩下的粥都洒在了地上。我的脸一下子烫了起来。

⑯“没关系。”祖母接过我手里的锅,拿来拖把,把餐厅中央擦拭干净,又笑笑说:“我自己就总是不小心,把东西洒得到处都是。所以我在墙边都铺了培养基,可以生长真菌的。果然一圈淡绿色的细茸一直延伸,远远看着只像是地板的装饰线。

⑰祖母很喜欢说一句话:功能是后成的。她不赞同进化有方向,不喜欢“为了遮挡沙尘,所以眼睛上长出睫毛”这样的说法,甚至不认为细胞膜是细胞为保护自身而构造的。

⑱砰!就在这时,一声闷响从花园的另一侧传来。我和奶奶赶过去,只见一个胖胖的脑袋从蔷薇墙上伸了出来,额头满是汗珠。

⑲“您好……真是对不起,我想收拾我的花架子,不小心手滑把您家的花砸坏了。”我低头一看,花盆四分五裂,地下躺着的杜鹃,十分可惜。

⑳“没关系。我正好可以提取一些叶绿体和花青素。您别介意。”祖母和气地笑笑。

㉑夏夜微凉,我站在院子里,一时间头脑有点混乱。

㉒我发觉祖母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没关系”。可能很多事情在祖母看来真的没关系,名也好利也好,自己的财产也好,一切只图个有趣,自得其乐就够了。然而我呢?

㉓我帮祖母把前一天香消玉殒的花收拾妥当,用丙酮提取了叶绿素,祖母兴致勃勃地为自己已然庞大的实验队伍又增加了新的成员。

㉔祖母每天都在她的实验室,安静地看着显微镜,宛如纷乱湍急的河流中一座沉静的岛。我看着祖母,有点哑然。人真的可以如此淡然吗?

㉕祖母对我说:“战战,每天每个时刻都会发生无数偶然的事情,你可能在任何一家餐馆吃饭,看到任何一个广告,而所有的事件在发生的时刻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产生价值的时刻是未来。是我们现在这一刻做的事给过去的某一刻赋予了意义……”

㉖“生物学只有一套原则:无序事件,有向选择。那么是什么在做选择?是什么样的事件最终能留下来成为有利事件呢?答案只有延续性。一个蛋白质如果能留下来,那么它就留下来了,而其他蛋白质随机生成又随机消失了。想让某一步正确,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再踏一步……”

㉗“所以,如果能利用上,那么洒在地上的粥和折断的花就都不是坏事了。”

㉘我忽然意识到,所有让我不安和抱歉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待,或许都能变得有意义。我总以为我们能选择未来,其实你永远不知道一样东西真正的用处是什么。

(选自《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