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河池天峨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高尔基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C、近年来,禁止使用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阳光、帅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王春晖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不苟同

    在对待事物时,人的思维总是有惰性的,总喜欢向别人思考成熟的方向靠拢,这种惰性会使人的思维定势定向,束缚住人们的思想,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苟同他人的观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思考,(A)去探索,就有可能找到新颖的观点或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①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判断。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李远哲,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运用了与课本完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一道几何题,老师给了他零分,他找到了老师,老师说:“下节课你到讲台上解题,做对了,我给你改分。”第二天,李远哲走上讲台,边写边讲,说出了他的全部解法,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给了他满分,由此可见,要想有一番成就,就不能苟同于他人的思想,就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一分为二的,②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就像人们看待马谡,总是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正确的。但难道他自愿守街亭是逞匹夫之勇吗?他对形势高瞻远瞩(B)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既不装聋作哑,也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英勇!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壮烈啊!③所以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面,我们不应苟同于他人,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是否具有“不苟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打破了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C)而舍勒,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法摆脱前人“燃素说”的影响,与氧气的发现失之交臂(D)。

    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综上所述,④我们不应该苛求前人,更不能迷信前人。我们应在思考问题时迸射出逆向思维的火花,努力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世纪。

 阅读下文,完成 各 题目。

读      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 余年前, 我第一次看到它, 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 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 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滯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 是河水 中的一块石头。

它正面的题词, 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 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 我也一一细心地看了。 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 下巴指点,  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 ,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这使我怦然心动。霎时间,昨天, 今天, 明天, 一齐在我的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此碑丰哉!丰碑千丈!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 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不过,有时 是细看 ,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然而, 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 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 不敢说可以倒背如流, 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 我对它们 的体会弥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 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一个泉, 叫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 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儿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 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静 寂 , 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 我俩 是卫星一和卫星二, 绕着它运行。

它的正面,  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 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  是字的 堆积, 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 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陪同者告诉我, 年前, 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 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 找了整整半个小时 都没有找见。他说, 假若让他到一个团的营房挨着门找人,也该找到了。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 我没有数, 只是粗估了一下; 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想, 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 那么, 他们足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 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 样齐声高呼,那么, 这条川道将震响多么恢弘的一片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 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  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后还有什么呢?    难道不  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吗? 名  字的数目,    不是几十万, 不是几百万, 而是几千万! 要是把那些名字也都复活为血肉之躯, 那么, 天安门  广场是站不下的, 加上东西长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挤得房倒屋塌, 也摆不下他们的巨  大阵容!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 然而, 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 看起来浅显,但却是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 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 才能读得懂。读碑也需要读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是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么?

不敢说。但起码, 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 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起码不会因为人 生道路漫长,  口袋里的什么东西丢了, 也发现不了; 起码不会在某一天,  摔了跤, 眼镜也打碎了, 抬头望 望,说天安门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 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