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西河池天峨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B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祸患)之,亦可笑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又从之(  行走 ) B、十余金(  同“值” ) C、两狼之井如( 原来  ) D、其一坐于前( 狼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间都是天快黑的时候,地点部是途中,甲文表现的是屠户和两只狼的斗争,乙文表现的是屠户和一只狼的斗争。 B、甲、乙两文在故事的发展部分都刻画了屠户的心理活动,所用的相同的一个词是“ 惧 ”。 C、甲、乙两文在刻画屠户的同时,也刻画了狼,两文都表现了狼的贪婪狡猾的本性。 D、甲文中的屠户刀劈两狼突出了他的勇敢、警觉,乙文中的屠户最终取得胜利显示了他的机智聪明。
(4)、把(甲)(乙)文中A、B两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段有何相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从小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的首席作曲家和指挥师,非常受人敬重。
        ②在父亲的熏陶下,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也日益成熟,经常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创作曲谱,深得师生们喜爱,然而他所做的这些在老莫扎特看来完全不值一提。所以尽管莫扎特经常请求父亲向国家剧院推荐自己的作品,但父亲每次都这样拒绝他:“你还很小,你的创作能力只适合在你们那所小学里发挥,根本不能走进国家剧院!”
        ③父亲是国家剧院的作曲家和指挥师,按说莫扎特的作品有的是机会进入国家剧院,可是父亲却偏偏不答应。莫扎特伤心极了,他非常希望能有另外一个机会帮自己实现愿望。
        ④在莫扎特12岁的时候,国家剧院的院长请求老莫扎特为他的女儿创作一首小步舞曲,因为他的女儿要在国家剧院开个人演奏会。老莫扎特当然不会拒绝,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写好曲子后,就让莫扎特送到院长家。当时莫扎特正在创作自己的乐谱,接过父亲递过来的乐谱后就连忙跑出了家门,希望能快去快回接着自己的创作。
        ⑤【甲】那天刮着大风,当莫扎特走到一座小桥上的时候,风力突然增大,就在这一瞬间,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突然把莫扎特手中的乐谱夺走了,乐谱被卷到天上翻了几个跟斗,然后就落进了河中。如果就这样回去,免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责骂,莫扎特坐在桥上害怕得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他突然灵机一动:自己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国家剧院,现在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⑥【乙】想到这里,莫扎特飞快地跑到附近的一个教堂里,他向牧师借了笔和纸,在教堂里续写起了在家已经写了一半的曲谱,结果没用三个小时就写完了全稿。随后他又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满意后,这才告别了牧师向院长家跑去,并把这份曲子以父亲的名义交给了院长。院长太熟悉老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了,当这首曲子出现在院长面前时,因为和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出入,顿时觉得耳目一新,非常开心,他立刻让女儿把这首曲子用小提琴练习。
        ⑦在演奏会的前一天,院长特意带着女儿来拜谢,他握着老莫扎特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这首舞曲实在是写得太妙了!”说完,便让女儿把那首小步舞曲演奏给老莫扎特听。
       ⑧老莫扎特听着听着,心里狐疑开了,这根本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当院长确定这是莫扎特送过来的乐谱时,老莫扎特严肃地看着儿子,莫扎特只能说出实话。听了莫扎特的话,院长和他的女儿都惊讶得连连点头称赞,老莫扎特则欣慰地拍拍儿子的头说:“我终于相信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了,但是你的勇敢比你的才华更可贵!”
       ⑨经此一次,莫扎特在奥地利乐坛上声名鹊起,为他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读书文摘·经典》)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 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______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古稀树八十八号
①那天,二叔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家那棵大核桃树旁,被钉了一根水泥桩。“你知道的,我大字不识一个,有的邻居说政府把我家的龙脉给钉死了,也有人说我们家这棵核桃树要吃国家补助了……你哪天回家来看看?”
②我家房子下边的这棵核桃树,说是我爷爷小的时候栽的。小时候,每年过年第二天,父亲都叫我们拿起斧头去树下比划:看你今年肯不肯结,看你以后敢不敢变成铁核桃树。父亲一边反复骂核桃树,一边围绕核桃树主干,在厚厚的树皮上砍下数刀。我问父亲为何如此残忍?父亲说不教训一下它,它是不会好好挂果的,要是变成了铁核桃树即便肯挂果,也吃不出来。其实父亲的意思也是在教育我们.因为我们很调皮,他怕我们走上歪路。
③我参加工作以后,很少回老家。农闲时节,母亲就经常走到核桃树下,盼着我们回来。父亲说有天晚上,母亲做了一个美梦,梦见我们一家四口都回家来了,第二天下午,她便在核桃树下等我们,也许是冥冥中母子一种特殊的感应,太阳快落坡时,果真把我们盼回来了。从那以后,母亲隔三差五的便在这棵核桃树下做针线,同时盼我们、等我们、看我们。可望眼欲穿,也看不见我们到来。天黑了以后,她只能拖着瘦小的身体疲惫地回家了。
④那年,母亲生病了。任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到医院去治疗。她说自己都那么大把年纪了,叫我们不要浪费钱,今后用钱的地方多,必须用在刀刃上。我公务在身,不能天天在家陪她,那时候,农村也没有钱来买手机,为了每天都能了解到母亲的病情,我就把我的手机放在家里,教他们如何使用。我天真地认为,只要每天多打几个电话,受到安慰的母亲便会慢慢好起来。
⑤可一个多月过去了,母亲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病重的那些日子,她天天让家人把她背到核桃树下,然后身靠两人都合抱不拢的树干,望着县城到我们老家的路。每走过来一个人,她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母亲问家人,我肯定这段时间工作忙吧,不然早应该回来看她了。母亲说,她多半过不了这个坎儿。如果那样,就把她抬到远点的地方烧了;然后把骨灰散在这棵核桃树下,有这棵大树来遮风挡雨,她就不会被日晒雨淋了,还可以看我们回家了没有。
⑥在一个寒风嗖嗖、寒气袭人的夜晚,母亲没有能逃脱病痛的魔掌,水远地离开了我们。
⑦家人们把她的骨灰撒在了这棵核桃树下,然后盖上一层泥土。我们每年都给核桃树进行松土.施肥、浇灌。由于管理得比以前更加细致,核桃树也很懂我们的心思,每年都肯挂果,而且品质越来越好,为一个小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我想, 这就是母亲最后的遗泽了吧。
⑧后来,我们每次回老家,都必须买些好吃的、好喝的,来敬这棵核桃树。
⑨听了二叔的话,我赶紧回了一趟老家,远远看见核桃树旁确实钉了一根水泥桩。走近一看,桩上刻着:古稀树八十八号。原来这是县里普查古树时,把我家这棵核桃树列入了保护范围。说来也巧,这编号八十八正是母亲的享年.
⑩八十八号,古稀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