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智取遵义城》,完成下列小题。

智取遵义城

①1935 年 1 月 3 日,红四团在江界突破了敌人的乌江防线,控制了渡口。上级命令红六团立即跨过乌江,夺取遵义城。

②红六团的干部战士受领任务后,连夜摸黑坐竹筏子渡江。翌日天不亮,红六团继续向遵义开进。午后,侦察员报告,在距遵义 30 来里的一个村子里发现敌人外围据点,驻有一个多营的兵力。中央直属纵队司令员闻讯指示红六团,要全歼这些敌人,不让一个漏网,以免走漏风声。于是红六团兵分两路,把敌人严密包围起来。

③3点多钟,开始攻击。这时天下起了大雨。敌人迷信乌江天险,又碰到大雨滂沱,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准备,当他们听到枪声仓皇迎战时,已成了瓮中之鳖。所有的敌人,除了死的,全都当了俘虏。红六团团长朱水秋和政委王集成从俘虏中挑出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几名出身贫寒的士兵,对他们进行教育,从他们那里了解到遵义的工事、守敌的实力等情况,并据此画了一幅草图。

④掌握了遵义城守敌的底细,红六团首长决定化装成敌人,利用俘虏去诈城,打个便宜仗。他们把这个意图报告了刘伯承司令员,刘司令员高兴地说:“很好,这就是智慧。”并嘱咐说:“装敌人一定要装得像,千万不能叫敌人看出破绽来。”

⑤这出化装诈城的戏,由一营长曾宝堂演主角。他带着三连和侦察排及全团二三十个司号员,一色的敌军打扮。另外,把那十几个经过教育的俘虏,也编在他们当中。部队在后面跟进,准备诈城不成便强行进攻。

⑥夜里 9 点多钟,化了装的部队率先出发。天仍下着大雨,黑得什么也看不见,路又滑得像泼上了油。队列里不时有人摔跤,摔一跤后,就变成了泥人。不少人草鞋被烂泥拔掉,就赤着脚,踏着碎石、烂泥、荆棘前进。

⑦急行军两个多小时,雨变小了,前面的夜幕里出现了一点灯光,吊在半空。俘虏们说:“到了,这是遵义城上岗楼的灯光。”曾营长一声令下,部队便装作败退下来的样子,慌慌忙忙径直往城门跑去。

⑧“干什么的?”城上发出一句凶狠的问话,同时枪栓也拉得哗啦啦直响。

⑨“自己人”,被指定的一名俘虏用贵州话从容地回答。“哪一部分?”城楼上又问。

⑩这时,被俘虏的敌连长按事先交代他的内容,悲悲切切地回答:“我们是外围营的,今天叫‘共匪’包围了,庄子丢了,营长也被打死了。我是一连连长,领着一部分弟兄好歹逃出来。现在‘共匪’还在追我们,请快开开城门,救救我们!”

⑪“吵吵什么!”一个口气很冲的家伙大喝一声,估计是个当官的。随即城上射下来几道手电光,对着这支化装的队伍照来照去,未发现任何破绽,这才说“:等着,别吵,这就给你们开门。”

⑫“哗啦”一声,城门卸下了门栓,接着“吱——”,“吱——”两声,又高又厚的城门打开了。敌人恐慌地问:“怎么‘共匪’已经过乌江啦?来得好快呀!”

⑬“是啊,现在已经进了遵义城!”最靠近城门的是侦察排的几个战士,他们把枪口对着开门的两个敌人的太阳穴厉声地说:“告诉你们,我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A)那两个敌人吓得“啊”了一声,就像面条似的瘫在了地上。

⑭于是曾宝堂率领队伍一下子涌进城去,割断电线,收拾了城楼上的敌人,(B)二三十个司号员一齐吹起了冲锋号,后续部队像风一样向街里冲去。大多数敌人还没来得及穿衣服就当了俘虏,只有少数敌人狼狈不堪地从北门逃窜。

⑮早晨,一轮朝阳升起来,遵义城解放了。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排列在街旁,兴高采烈地欢迎自己的队伍。

(摘自《红军长征的故事》有删改)

(1)、本文题为“智取遵义城”,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红军的“智”?
(2)、第⑥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A)处或(B)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
(4)、第⑮段中“自己的队伍”能否换成“红军队伍”,为什么?
(5)、下面是网友读了此文后留言的上半句。请仿照上半句,写出下半句。

足智多谋,将军巧设锦囊计;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混入北图
       带儿子混入北京图书馆,蓄谋已久。
       我带孩子参观过许多展览、许多博物馆。四岁时便让他独自去爬长城,我坚信那份磅礴与宏伟,会渗入他的骨髓。少年是一块虚怀若谷的包袱皮,藏进什么都最稳妥,一辈子都能闭着眼摸到。
        北图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和北京最美的建筑之一,但它只对成人开放。门口很随意地写着(想象中北图的规矩应该铭刻在铜质烫金的硬物上),进入需要证件。说起来挺宽松的,比如退休证、个体工商者证都行,惟有对学生,是一份别致的苛刻:需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证。
       假如儿子20岁时才能进入北图,我觉得那是生命的遗憾。对于成人,北图只不过是获取知识的所在。对于孩子,这座宝蓝色屋顶的巨大宫殿,该有一股独特的魔力。无奈我们的国立图书馆“少儿不宜”,于是,一个鬼祟而崇高的主意开始萌动:等他长到和我一般高,我们就进入北图。
       耐心地等待这颗青果成熟。终于有一天,孩子能穿40号的鞋子。我对他说:想去北图吗?想去。想去。儿子酷爱书。他说过最爱的是母亲,其次是书,气得他父亲咻咻。现在,第一爱的要领他去看第二爱的,焉有不快活之理?
       需要做些准备。穿上你爸爸的羽绒服,这样可以显得更臃肿更老成些。戴上平光镜。别戴墨镜,墨镜容易诱人起疑,哪有进图书馆两眼昏黑的?不要戴口罩,现在大街上谁戴口罩?欲盖弥彰。 最重要的是揣上你爸爸的工作证。且慢,让我再看看像不像?那是丈夫年轻时的肖像,儿子与他酷似,心中便很踏实。
       走!去北图!
       这是北方冬日极好的一个晴天。天穹蓝得如同海底世界,(A)北图以同样碧蓝且更为耀眼的琉璃瓦无所顾忌地炫耀自己。(B)在这座庞大的王国里,居住着书的君王和它的亿万子民
       儿子像小鹿似的跑。妈妈,我们还是去看书。
       妈妈,他会仔细看我的工作证吗爸爸的年龄一栏里写着四十岁,我怕……儿子倚住我。
       别害怕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注意我的动作,只潇洒地把证件扬一扬,依我的经验,门卫就会挥手放行……我勇敢地给儿子示范。
终于,我们成功地进入了北图。
       我领着儿子,教给他怎样存包,怎样查找目录,怎样办理复印手续……他像只乖巧的小狐狸不远不近地跟随我……我最后指点给他厕所的位置。
       现在,我们去阅览厅吧儿子跃跃欲试地说。
       现在,我们回家去吧你已经看到了北图的巍峨,你已经知道了借阅的程序,我们的目的已经圆满达到。该走了。至于书,哪里都是一样的,犹如水,无非是河里的浅,海里的深。
       不,妈妈。那不一样,海水是咸的如果我们不看书,那还算什么到过北图!
       我要承认我在粉饰怯懦。领儿子游览北图迄今顺利,一切平安应该见好就收。终究是用的假证件,出了纰漏,就毁了初衷。面对儿子渴求的目光,我决定率他铤而走险。我挑了一个工作人员埋头读书的阅览厅,果断地说,你进去吧!
       妈妈,你不同我一起去呀儿子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你害怕了吗?我激他。好,妈妈 儿子一步迈了三级台阶,拐向阅览厅。真实的理由是:我害怕这种场面。真害怕看到尴尬的一幕,真恐惧听到刺耳的叱声……
       四周静悄悄,仿佛一片荒原。待我再睁开眼睛,我已看不到儿子了。巨大的玻璃门像一层无声瀑布,只有那位工作人员仍在痴迷读书……
       儿子终于成了北图读者,我好欣喜。
       我在楼梯拐角处,一直等到闭馆时儿子出来。我们到小卖部买点熟食充饥。
       妈妈,你说人家不会仔细瞧照片,实际上他的眼光像吸尘器,在我脸上吸了个遍……
       哦,谢谢你,北图爱读书的管理员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向日葵
                                                                                                    刘梅花
          ①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②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这么一说,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传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那么饱满。
        ③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拎着铁锹,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个小坑,我跟在后头,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扫尾,一脚踢进去土,把土踩实,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着:“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④我也催着让爹快些剜坑。货郎跑得那么快,不是腿脚好,是因为后面被狗撵着。
        ⑤我跟得紧,葵花硕大的花盘和爹擦肩而过,反弹过来,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脑门上,打得我晕头转向。爹一转身,讨好地笑,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明亮的,青灰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化肥,在地里撒了一层,像落了霜。让水随便冲好啦,怎么冲,肥水还都在自家的田里。
        ⑥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打嗝儿。
        ⑦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
        ⑧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吗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⑨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⑩我爹坐在田埂上吸烟。他把烟渣子揉碎了,卷在报纸裁成的纸条里,卷好了,慢慢吸着,好像很香甜。一口一口,吐出淡蓝色的烟雾。他看着一地碎金子一样的花,满眼的舒畅,回头说:“丫头,这葵花开美咧!”
        ⑪我汗流满面地打杈枝。叶腋下偷偷伸出来好多枝,顶着拳头大的花盘,也企图开个花。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顺便看脚下杂草,不顺眼的,一脚踢飞。
        ⑫打下来的叶子、花盘,都是灰毛驴鲜嫩的口粮。它幸福地嚼着,嘴角淌着绿色的汁液,浑身闪着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两声,身上的皮毛抖动着,颤颤的。
       ⑬我家还有一只大肚子的羊,也在田埂上吃葵花叶子。我故意把叶子扔在它的脑门上,它甩甩脑袋,不看我,急着挑挑拣拣地搜寻着细嫩的叶子吃。这是一种境界,它的眼里只有草,没有我。
        ⑭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15)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太美的东西,让人自卑。
       (16)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盛后,就收了。葵花子开始变得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是开花的盛事。
       (17)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18)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19)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20)不是,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十万拐杖,脖勾都朝前伸着,向着太阳,暗含着一股强大的气势。这疏朗辽远的意境,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21)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那种萧萧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
     (22)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这些光秆秆的心里是怎样的情分啊!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
     (23)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万物生,万物荣。而这肃穆,这萧瑟,都是天意——只有草木自己洞悉。   (摘自《文学报》2014年5月8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儿子

刘跃清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时他娘把他唤到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洼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满仓是在抢修线路时,水泥柱突然倒塌,压在他身上。据后来查看,那根柱子被汽车撞过。在抬往连队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来,丝丝缕缕地说道:“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满仓去后不久,连队掀起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就上过一年,士兵们比练庞中华的字帖还要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满仓家里有哪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猪,士兵们了解得很清楚,一封封信飞向那个小山旮旯里,信首都称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已经永远回来了,就在村口东山坡上。满仓是他们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里带回来的。这些只瞒住一个人,满仓娘。

    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过年的气氛很浓了,空气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儿,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一张照片,还有些药物、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是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里正有76个兵。

    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他会伤心的,影响他干大事业……”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那一叠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

    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