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一些富裕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雇佣农民耕种。到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经营所得收入的比为1:10,这一现象能够说明(   )
A、英国贵族的贪婪性 B、富裕农民的狡诈性 C、租地农场的优越性 D、封建领主的落后性
举一反三
引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漫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庄园的兴起,城市的壮大、思想的解放,新时代的号角逐渐吹响。

【庄园往事】

材料一:“庄园领地上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其设施除了领主住宅与农奴房舍之外,通常还有教堂、面包坊、铁匠作坊等。庄园内最肥沃的田地由农奴定期无偿耕作,收成全部归领主,剩下的地是农奴的生活来源。农奴还需上缴家禽、鸡蛋、肉等实物地租,向领主交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筑路、建房等劳役,这些属于劳役地租。有时为了调整庄园内部关系,还设立了庄园法庭。”

材料二:“(庄园衰落后)...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城市之光】

材料三:“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l4和l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材料四:“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出现了,租地农场出现了,资本主义从冰封千年的封建土壤中露出了新芽。资本主义的兴起给西欧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迎来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西欧开始了脱胎换骨的社会性质变化。”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人的力量】

材料五:“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前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1662年成立了欧洲第一个正式科学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出版了科学技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摘编自李月琴《探因索源——“英国工业革命”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开启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二中图A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据材料二、三,谈谈它对当今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欧洲在近代成为促进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历史老师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读史料——展现时代走向】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上册

任务二【释表格——发现“人”】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作品信息表组别

组别

作者

国家

作品

完成时间

提示信息

第一组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1321年

地狱、炼狱、天堂

第二组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大卫》

1504 年

豪放、刚健、雄信

第三组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1506 年

妇女、微笑、佛罗伦萨

第四组

拉伯雷

法国

《巨人传》

1532年

知识、真理、情感

第五组

莎士比亚

英国

《威尼斯商人》

1597 年

高利贷商人、资本家

任务三【看地图---发现“世界”】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

材料四   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长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在所发现的土地 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的小西班牙岛屿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任务四 【评史料——言之有理】

材料五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对此,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提出“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新观点。

——摘编自王晓荣《浅谈教学立意与历史教学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为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