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而富裕农民、骑士等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的发展
B、
疆域的改变
C、
战争的失利
D、
王权的强化
举一反三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不变的法则。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转型期,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哪一新的社会现实( )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农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 )
16世纪前后,西欧普遍出现了雇佣工人从事手工劳动,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工业文明的曙光”初现。这种生产方式是( )
16世纪英国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捡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扞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反映了( )
“市民阶层”包括( )
①庄园领主
②富裕农民
③手工业者
④商人
欧洲中世纪晚期,一些商人向雇佣劳动者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使他们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上述现象反映出(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六、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五、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三、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筑与思想文化)
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