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十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 , 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揭然:高举的样子。③恻然:恳切的样子。④细碎:琐碎的杂念。

(1)、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 )
A、忍屈/伸去/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B、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C、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D、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须静也(句首发语词,无实意) B、意与日(距离) C、何患于不(成功,实现  ) D、夫志当高远(怀有,怀着)
(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诫子书》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乙)文中“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从这几句可看出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D、(乙)文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作为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5)、《诫子书》论述了修身和为学都要“”的道理,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才能 “ 致远” ;《 诫外甥书》则论述了“”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两篇文章都强调了的重要性。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

     【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乙】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①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②,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③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④,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⑤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臧]同“藏”。②[更封传(zhuàn)]更改封传。封传,经过关卡的通行证。“传”用木板制成,在上面书写姓名等项,再用木板封起,加盖印章,故称封传。③[驰传(zhuàn)逐之]驾乘传车急行。传,驿站或驿站所备车马。④[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多形容时间很短。⑤[拔]拔除,解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抃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有删减)

【注】①扶风,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②雨麦:下麦雨。风将地面的麦子卷上空中又下落而产生的现象。③有年:指丰收年。④抃(biàn):拍手,鼓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节选自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