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六安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业务额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可拟:

风起:

尊君在

而去: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

②元方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桓公自莒(jǔ)反于齐,使鲍叔为宰 , 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桴(fú)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 , 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注释】①莒(jǔ):春秋时诸侯国国名,今山东莒县。②鲍叔:名叔牙,齐国大夫。他和管仲是同乡好友,鲍叔牙跟随齐桓公,管仲效命于公子纠。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管仲曾经设计杀害齐桓公。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逃到鲁国。宰,官名,相当于宰相。④法:示范。⑤桴(fú)鼓槌,用来击鼓的工具。⑥钩,带钩,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豆类的挂钩。⑦滨,能“濒”,临近,濒临。⑧动:行动,这里是效力的意思。⑨宥(yòu):宽宥,饶恕。⑩衅:通“熏”,熏香,表示敬重。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