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2020-2021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课外阅读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对文章内容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在买鱼时,遇到了一位热情好客的店员,最后在他的建议下选了一种便宜好养的斗鱼。 B、“我”在买鱼时,卖鱼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要选择适合鱼类生存的鱼缸,他的话让“我”意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最后我选择购买最便宜却很好养的斗鱼。 C、“我”在买鱼时,卖鱼的工作人员说的一番话给“我”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 D、“我”在买鱼时,工作人员劝“我”购买适合小型鱼缸的斗鱼。
(2)、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文章刻画卖鱼工作人员的形象时,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3)、不属于卖鱼店工作人员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
A、和善友好 B、热情耐心 C、唯利是图 D、尊重生命
(4)、用上原文的词语,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依次填写“我”的心理变化:

→疑惑→→疑惑→

(5)、结合文章画线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并试着回答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轮车夫

陈大俭

    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脚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⑧“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都不能少!”车夫A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B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车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⑪“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⑫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评判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做准备就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

    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判断。因为,(   )具备这种素质的人,(   )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前二位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因受环境左右而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在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近在咫尺,并(   )成功不肯垂青我们,(   )我们易被环境左右,惯于附和,缺乏主见,最终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的缘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是获取成功不可缺少的素质,而掌握相当的知识与经验,则是树立自信心的必要前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