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柴胡店中考化学复习试卷(4月份)

实验室里Na2CO3试剂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C、样品中有NaHCO3 , 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NaHCO3 , 也可能有KCl
举一反三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

请你完善如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blank#}1{#/blank#} 

第2组

若{#blank#}2{#/blank#} ,反应方程式是: {#blank#}3{#/blank#} ,则猜想(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第一步         第二步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blank#}4{#/blank#}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blank#}5{#/blank#} .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blank#}6{#/blank#} .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如何证明该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pH大于7溶液显碱性;pH等于7溶液显中性;pH小于7溶液显酸性;

硝酸银溶液可用于检测氯离子,能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一:甲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pH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1是反应装置和图2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1)向锥形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________(填“m”、“n”或“f”)点。

(2)下列说法是同学们在分析实验时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吸收热量
B. 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
C. 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直在不断增大
D. 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选用pH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

实验二:乙组同学将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中,如图3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象,图4是模拟反应微观过程。

(3)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

(4)请在图4虚线框内将b点时溶液中的微粒补充完整。

实验三:丙组同学向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的产生来证明是否有氯化钠生成,由此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反应。

(5)有同学认为丙组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