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徽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 B、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 C、“首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D、“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
举一反三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探究二、雅典模式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探究三、英美模式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场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荷兰海上势力扩展至全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51年,为了增强霸权实力,英国议会通过新的《航海条例》,这成为英荷海上大战的导火索。双方先后发生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和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1670年6月,英法两国签订《多佛密约》。1672年3月,法荷战争爆发。同月,英国对荷兰不宣而战。荷兰掘开拦海大坝,海水倒灌淹没国土,法国陆军进攻才暂时受阻。在海战中,荷兰击败英法联军。多年战争几乎耗尽了荷兰的经济储备。

——摘编自彭波、施诚《千年贸易战争史》

材料二  1688年,利用英国国内高层政治矛盾,荷兰的威廉王子成功推翻詹姆斯二世国王并获取英国王位,这就是英国“光荣革命”。这场不流血革命一方面强化了英国的重商主义产业政策以及英国政府发行国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吸收和利用荷兰的金融资本打造了一个能够在各方面与法国匹敌的英荷联盟,尤其是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方面,百年之后再将变得虚弱的荷兰一脚踢下悬崖(第四次英荷战争),实现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美梦。结果的确是这样:通过赢得对法国的竞争,英国以更快的速度迅速崛起,不到一百年之后就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摘编自文一《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