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洛耐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

材料一: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的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让官兵相信“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即谁理绌”。……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 ……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做军事上的准备……

——《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材料四: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据材料一,分析道光帝认为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造成“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现象与条约中哪条规定有关?据材料二分析咸丰帝反对的原因。
(3)、结合所学,材料三描述的战争爆发于哪一年?据材料三,分析清政府对战争“未做军事上的准备”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分析慈禧“大喜过望”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材料四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是条约中的哪条规定?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近代史上的几次战争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同时通知光绪年间的改革,一道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20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历史的诉说夹杂着悲痛,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4年,1856年,战火又起,英法联军次第攻占广州、大沽,进入天津,北京。清朝,又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11个不平等条约……,战后新兴起的地方军政集团——湘、淮系领袖做了一些“师夷”的功夫,导致后来的洋务运动,可是,一查来历,其原动力不是来自战败的刺激,其最初目标也非为“制夷”,而是为了对付那些造反的“长毛”……鸦片战争结束后的52年,1894年,经明治维新而迅即发展的日本,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仿效鸦片战争中的英国,要求各地赔款,并在一切方面享有与西方列强同等的权利。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无论从中国高层决策,还是到统帅的指挥、军队的素质,当时中国都处于中世纪的水平,非常落后,而当时的日本“练兵全用西法,西式枪械以运用自如”,中日军事水平的反差决定了甲午战争的结局。

——谢俊美《甲午战争百年反思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