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大度地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长安往西的“浩浩丝路”是在哪个朝代开通的?为其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万国衣冠会长安”的气象离不开唐朝哪些盛世局面的出现(一例即可)?请举一例史实证明“唐朝协和万邦,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这一观点。
材料二 北宋的汴梁、元朝的大都,都是由于政治中心的作用,才能出现这种人口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的中心作用,辐射着众多的中小城市,使城市的腹地更大,更增强了封建统治者的控制作用。
——摘编自张健《浅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与特色》
材料三 11世纪以后的(欧洲)中世纪城市,作为地区工业生产、消费和交易的中心,作为拥有安置深受人们崇敬的圣人遗物的教堂、修道院的宗教中心得到发展。……在1300至1350年期间,人口拥有10万人以上(估算)的“特大城市”,就有巴黎(20万)佛罗伦萨(10万—12万),中世纪城市社会是阶级分化的社会。13世纪以后,由包括资族在内的少教富裕商人、老板来管理城市的自治。
——摘编自河原温、堀越宏一《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3)根据材料二、三、比较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一点即可)。写出中世纪欧洲城市争取“自治”的两种方式;
材料四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与英美相比,近代中国大城市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出与材料四中划线部分城市发展为“中心城市”相关的条约两个。
材料五 (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大量人口迅速涌向城市……工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种多样的运输设施,燃料、充足的电力、以及随之而来邮电通讯、学校图书馆等等。
——摘编自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
(5)根据材料五、概括工业革命给西方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
![](http://tikupic.21cnjy.com/ct20241o/2a/15/2a15b9cadf892cb6ec5a519c44b65548.png)
(6)示意图中AB、BC、CD三个阶段,我国城市化的趋势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写出与AB、BC两个阶段趋势相关的原因各一项。
材料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主要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英、美等国的市政运营惨淡,社会分化进一步加深。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导致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萎缩。当政府把大片的城市开发一股脑地交给一个开发商时,开发商就成了“城市运营商”。
——摘编自吴晓达、侯雨佳《新自由主义城市治理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7)依据材料七,西方国家城市治理的历程对我国城市发展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