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真题 难易度:容易

2011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有位美国小学老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孔融让梨”典故的理解,挨个向5名八九岁的孩子问同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孔融,会不会主动让梨?四个孩子都是“不让”,各有各的理由。只一个女孩轻轻点了点头,说:“我不爱吃梨,我哥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虽然所有孩子的答案都“离题”了,不符合“标准答案”,但老师都给他们一句“很好的尝试”的赞许。

这位老师给学生赞许的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根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闻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规模趋势

(选自《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

中签:指当马拉松比赛报名人数超过计划的比赛人数时,通过抽签的方式获取参赛资格。

材料二:

2018年中国各地马拉松中签率情况

全程马拉松

半程马拉松

北京马拉松

36.50%

10.40%

武汉马拉松

15.19%

16.40%

重庆马拉松

24.70%

17%

无锡马拉松

26%

11%

上海马拉松

27%

18%

广州马拉松

33.10%

27.90%

材料三:

    随着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兴起,“蹭跑”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路跑赛事当中。有的人虽然没有获得赛事组委会颁发的正式参赛资格,但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在赛道上进行比赛。

    多数跑友对“蹭跑族”持开放的态度,觉得蹭一段,感受一下跑马的快乐也无可厚非。马拉松组委会则非常反对,他们认为这种行为给赛事组织和秩序维持造成了困扰。“蹭跑的人很难分辨,这种行为风险太大了。我们审核资格时,要求报名者必须提供近期的体检报告,这些‘黑户’占用赛事资源倒是其次,万一出点安全问题就是大事,况且他们还没有保险,这是对自己身体安全的不负责任。”

    对此,一位业内人一语中的:“类似现象的背后,是马拉松文化的缺失。一位优秀的赛手,应该对赛事心怀敬意,无论是对比赛规则、应有道德或是应遵守的法规都应充满被畏。中国马拉松很热,但马拉松文化很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