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习近平主席在谈及“青春”这一话题时说:“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以奋斗诠释青春”;“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正值青春年华的你,对青春也有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请以“我的青春印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
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其中语文科目有两点主要变化: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二是“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以达到“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对于这些变化,广大师生有赞赏,有质疑,有困惑……
请根据材料,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这次高考语文科目的某一点调整及其意义阐述你的认知与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李师傅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陈小姐、李师傅、其他乘客或警察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十五六岁的你,青春已经开始。在奋斗的青春岁月里,可能有些许遗憾,更多的应是骄傲自豪。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Ellen Langer曾做过一项研究,探索对出错的开放态度如何影响公众演讲焦虑。他们将参与实验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进行演讲:A组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糟糕的”;B组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难免的”;而C组的参与者被告知“演讲需要出一个错误,而且还可以出更多意外错误”。结果,C组的参与者在演讲中感到最不焦虑,他们组得到的观众评分最高。
作为一个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以上材料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见闻感受,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