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临颍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材料一:(自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瓜分豆剖,渐露机牙……自台事后……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时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则二十年之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
——胡适
请回答:
①康有为 ②陈独秀 ③梁启超 ④曾国藩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材料一: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元老,筹三省(注:北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材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一: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见下面三幅图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