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襄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

    ①每次疫情发生,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作为消灭疫病的终极武器,疫苗有最低的成本,更有先发制敌的优势,无疑成了公众的希望。

    ②人类第一次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怎样诞生的呢?据专家介绍,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而且是我国首创。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3000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在18世纪末,每年大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生命。天花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古人称之为“痘疮”。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在与天花的长期斗争中,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感染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会死,一旦活下来,就不会再感染天花。在“以毒攻毒”的观念引导下,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那么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专家认为,“狼来了”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惑染。人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

    ④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和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将其注射到人体中,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激活,并全力投入战斗。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疫苗对免疫系统喊了一声“狼来了”,免疫系统开始筹备弹药,下次狼真的来了,免疫系统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

    ⑤是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设计出疫苗呢?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疾病,无沦是病毒还是细菌,都可以设计疫苗来抵御,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比如艾滋病,其病毒有极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统机制,很难设计疫苗;有些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广泛传播,也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选文有改动)

(1)、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痘”为我国首创,也是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 B、“狼来了”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C、疫苗设计针对细菌或病毒,模拟其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硬核”。 D、对于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病毒和变异速度很快的病毒,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
(2)、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也许”不能去掉,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

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

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土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小题。

阴影与阳光

    14岁的中学生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hú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都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佳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mò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呜呜……”小佳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来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佳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佳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好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小佳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了丈夫,一旁的小佳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这时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就走。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毛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拍儿子的头。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佳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后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原载《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是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此外,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一致,但人们对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这一说法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弟子日:‘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风筝,只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了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了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之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的时间是唐朝时期。那时,风筝的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日本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则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人们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在河边,有六个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中,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个穿着深色衣服的人也是相同的姿势;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空中高飞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