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内蒙古通辽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白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渣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岂不为大丈夫哉

②以顺为

发行吟泽畔

自投汨罗以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水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二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⑦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二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二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二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二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有王传(节选)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颖,后徒汤阴。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背诵无遗。擢延祐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

    泰定元年,初立詹事院,选为中议,改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饥,有壬请赈之。同列让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

    重纪至元初,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林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

    (至正)二年,囊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逾京城,达通州,以通漕运。丞相脱脱主之甚力,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十二年,盗起河南,声撼河朔间,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籍以安。十五年,有僧名开,自高邮来,言张士诚乞降,众幸事且成,皆大喜,有壬独凝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转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前德。有壬前朝旧德,太子颇敬礼之。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噱呼左右屏去。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事 , 久之得请。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年七十八。

    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明辨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

(选自《元史·许有壬传》,有删改)

【注】①汤阴:地名,属彰德。②无虞:太平无事。③京截(jī):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④让:责备。⑤孛罗帖木儿:人名,下文的“脱脱”也是人名。⑥左谕德:官职,责任是讽谕规谏。⑦鸷禽:凶猛的鸟。⑧致其事:辞官退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桃园听雨                        

①清晨,落了一点雨,桃园像是洗过一般。根叔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心里就溢出许多期许。昨晚,阿虎打电话说,今早八点准来。时辰还没到,不如散会步,活动活动筋骨。

②根叔又绕着园子检查了一圈儿,他眺望江边的防护堤,堤上的戴胜鸟正叫得欢愉。阿虎说这鸟早先灭绝过,现在又出现,金贵着哩。阿虎说啥就是啥,他信。

③桃树下,陡然晃出一个人,人影儿越走越近。来人是发小,村里的老会计,人称宽伯。两个人觅了一个树墩坐下来。

④“你从城里儿子那回来的?”根叔摘下一个湿润的桃,递给宽伯。

⑤“是呀。”

⑥“城里不好吗?”根叔笑笑。

⑦宽伯就捶捶腰,脸上看不出啥表情,眉毛皱皱的,又散散的。他把桃吃完了。“真甜。今年你要发了。”

⑧“谢老哥吉言。”根叔又看了会天。现如今从城里到村口,坐车也不过一个小时,都是平整顺溜的大马路——虽然时间来得及,可万一阿虎就是忘了呢?想了想,他只好没话找话:“既然城里好,那你咋还要回村?”

⑨宽伯舔了一下唇,眼睛觑着根叔。“城里好,咱农村现在就差?家家三层洋楼户户小汽车。一年到头,大家伙儿也出去旅游。搁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哩。”他又补上一句,“阿虎不是和咱说好了吗,今天就在你这园子里,咱仨好好聚聚。”

⑩根叔笑了。“就知道你不敢忘。”

⑪“随口一说的事儿,咱们真能当真?”宽伯有点不自信。

⑫“不来,那是他不守信。”根叔伸伸腿儿,直起脖颈,又道:“咱小老百姓,不求发大财,一辈子就图个言而有信。”

⑬宽伯点点头。

⑭根叔叮嘱:先摘桃吧。不来,就扔给狗子吃。

⑮宽伯会意,咧咧嘴儿,又扯过话题:“老实说,我在城里待得憋屈,还是喜欢咱这地方。从前那是苦,红薯南瓜菜秧子充饥。就比如你这桃园,往年也只是一片滩地,一丛一丛芦苇,风景不差,可大家口袋里干瘪。现在改良水稻栽培,家家丰收,都有钱。大鱼大肉吃腻了,反而想种一点那小米吃一口杂粮,真是怪了。”

⑯根叔就道:“我也本想种点别的。可是,我听专家的。专家说,这滩地种果树好。”

⑰“呵呵,阿虎爱吃桃,你就偏偏种桃树。”

⑱细雨蒙蒙,又过了半小时,两个老汉对望了几眼。红红的桃儿诱人,雾霭中,果园里窜出来几个小孩儿,根叔让他们随意摘。他的心,更是焦急起来。

⑲突然,看园子的狗叫起来了,汪汪汪,汪汪汪。根叔抬起头,去园外瞧。宽伯跟着他,脖子伸得比根叔还长。

⑳有一个人打着雨伞走来了。那人六十出头,身材清瘦,衣服半旧,瞧着就一普通的乡下老头儿。他伸出两只手,一左一右,握住根叔和宽伯的胳膊,紧紧不撒开。

㉑“您还真是守时啊。”根叔和宽伯都非常满意。

㉒“可不。两位老阿哥,还是叫我的小名阿虎。当年,你们一个是队长,一个是会计,都是党员,带着我这个懵懵懂懂的小知青弟弟,下田栽秧、修筑江堤,一起流血流汗……二十年前,我给村子提了一些建议,荒地可以再整顿,辟个果园建个禽场,搞搞副业,没想到大伙儿这么积极响应,现今公交车从城里直通村头,村子建设得也真漂亮!阿根哥,你的桃园丰收了,我怎么能不来吃桃呢。”

㉓“阿虎,尝尝鲜。”根叔和宽伯给他摆上一大盘琉璃玛瑙般鲜亮的桃儿。

㉔三个老伙计坐在树下,听雨,吃桃,叙说家常。

㉕雨点子又变细了些。近处,农田郁郁葱葱,如在画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