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默写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中国古代诗人普遍有“悲秋”的情怀。李商隐在巴蜀羁旅中,想象着“①,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团聚情景;马致远在落叶萧瑟古道上,油然而生“夕阳西下,②”的悲苦。而有的诗人却爱秋、赞秋。曹操在秋风中东临碣石,感受到“③,若出其里”的天地气度;谭嗣同途经潼关,感慨“终古高云簇此城,④”的壮阔辽远;刘禹锡更是一反常态,弃陈推新,写下⑤“,”的崭新观点,气势不凡。
①文天祥《过零丁洋》中“{#blank#}1{#/blank#},{#blank#}2{#/blank#}”表达了“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
②我们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语句来表达这层意思:{#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客路青山外,{#blank#}5{#/blank#}。(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blank#}6{#/blank#},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blank#}7{#/blank#}。(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blank#}8{#/blank#}。(崔颢《黄鹤楼》)
⑦{#blank#}9{#/blank#},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⑧逝者如斯夫,{#blank#}10{#/blank#}。(《<论语>十二章》)
言为心声,行为心使。从诗作的字里行间,我们依约可见万物的仪态,体味诗人的悲欢喜乐。在杜甫的笔下,“①{#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望岳》),我们可以尽情领略泰山的神奇秀丽,高耸险峻。在赵师秀的描述中,“③{#blank#}3{#/blank#} , ④{#blank#}4{#/blank#} ”《约客》),我们可以沉浸于江南的烟雨蒙蒙。《晚春》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⑤{#blank#}5{#/blank#} ”让我们无不震撼于花木恣意舒展的生命本色。《木兰诗》中的“⑥{#blank#}6{#/blank#} ,对镜帖花黄”让我们见识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的娇羞之仪。《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⑦{#blank#}7{#/blank#} ”,让我们可以想象周敦颐的高洁之仪;《登幽州台歌》中的“⑧{#blank#}8{#/blank#} ,独怆然而涕下”让我们仿佛瞥见陈子昂置身广袤宇宙的孤单之仪。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