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西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略无处()               

虽乘御风(

绿潭()               

引凄异(

(3)、行文时,作者为什么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
(4)、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5)、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习题。

       夏洛克: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销贵邦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

       巴萨尼奥: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这样的回答可不能作为你的残忍的辩解。

       夏洛克:我的回答本来就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

       巴萨尼奥: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夏洛克: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

       巴萨尼奥: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

       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警惕知识

鲍鹏山

    ①庄子曾经警告过世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知道人类有求知欲,他并不想与此作对,他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求知欲必须面对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一个悬殊巨大的对比:人寿的短暂和知识的无限。

    ②何为知识?知识是对事实的认知。按照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说法,世界是事实的总和,那么,我们该知道,知识所面对的事实是何等之巨。事实上,根本不需要看整个世界,就在此刻,当下,你身处的环境,斗室之小,所包含的知识就是无限的,甚至随便拿起一块砖,一根树枝,一把泥土,里面所牵涉的知识就是无限的,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树一菩提,一尘一光年,更何况,恒河沙数,亦是无限?世界中的事实,原来就是无限的乘方,底数和指数都是无限!

    ③知识之可怕,还不仅仅在于它的无限,还在于某些知识的无用,而无用的知识往往无聊。知识一旦不成体系,就会鸡零狗碎。鸡零狗碎的知识对人而言,除了作为谈资以供炫耀,基本无用,还会让拥有它的人也鸡零狗碎起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沾沾自喜于茴字有四样写法,今天很多学者的学问就是孔乙己式的学问,最多是个升级版。鸡零狗碎的孔乙己最后只能偷鸡摸狗,被人打折了腿,折了腿满手是泥的孔乙己是无聊知识的活写真,也是一味追求无聊知识的必然下场。

    ④我见过报纸杂志电视台等等举办的各类知识竞赛,基本上属于无聊知识竞赛,比如什么某首歌出自哪张音乐专辑,哪个朝代的宦官可以娶妻等等。无聊的知识会让人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猥琐。

    ⑤所以,庄子警告说:道隐于小成。而孔子的学生子夏则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先贤就是先贤,他们真的明察秋毫,去就弃取之间,与鸡零狗碎的学者何止千里万里。

    ⑥当有人赞叹孔子: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时,孔子表现出来的,不是自豪,反而是有些自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显然不以多能为贵,他显然认为一些专业知识和才能是只要学习就会拥有的,长期浸淫一个专业,就自然会成为专家。所以,专家并不难得也并不该被膜拜。

    ⑦所以,他告诫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话一般人都理解为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我一直怀疑孔子这段话何以如此肤浅,其实,孔子的真正意思是:对于知识,要分清哪些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哪些是我们不必知道的。必须知道的,就一定要知道(为知之),不必知道的,就丢在一边(为不知)!

    ⑧尼采自问:我为什么这么聪明?然后自答: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我的精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