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 吴澂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 , 上智也,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 , 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醯瓮之鸡 , 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且方窥闯圣人之经,如天如海,而莫可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有删节)

(注)①夫子,这里指孔子。②醯(xī)瓮之鸡,醋中的小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而问礼    适:到 B、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    上国:京城 C、缀文研经    缀文:写文章 D、如天如海,而莫可    涯:天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子不周、不齐、不卫也    源不深望流之远 B、上智然,而况其下者乎    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C、修于己,不求知人    而君幸赵王 D、及其既得 , 而游于四方也    寡人于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设问的形式对举“游”与“不游”两种矛盾的观点开篇,不仅体现了作者引弓待发的巧智,还能启人疑窦,发人深思。 B、本文的构思很有特点。每节末句都着眼于“游”这一话题,前三节都以“何可以不游也”这样的反诘句结尾,既使语势贯通,又强调了作者观点的倾向性。 C、文章对比“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的现象,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语言批判了借游历为名谋取私利的卑劣人格,整句的形式强化了贬斥之情。 D、作者肯定何太虚三十余年刻苦学习的做法,同时中肯地指出,他闭门读书会导致“寡闻寡见”,“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是他隔绝社会的表现,鼓励他作“万里之游”。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取 友 者 一 乡 未 足 而 之 一 国 一 国 未 足 而 之 天 下 犹 以 天 下 为 未 足 而 尚 友 古 之 人 焉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

②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丙申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称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 , 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蔡学士书

(宋)曹巩

    庆历四年五月日,南丰曾巩谨拜上书谏院学士执事:朝廷自更两府谏官来,言事者皆为天下贺得人而已。贺之诚当也,顾不贺则不可乎?巩尝静思天下之事矣。天子而行圣贤之道,不古圣贤然者否也。然而古今难之者,岂无异焉?邪人以不己利也,则怨;庸人以己不及也,则忌,怨且忌,则造饰以行其间。人主不其然,则贤者必疏而殆矣。故圣贤之道,往往而不行也,东汉之末是已。今主上至圣,虽有庸人、邪人,将不入其间。然今日两府谏官之所陈,上已尽白而信邪?抑未然邪?其已尽白而信也,尚惧其造未深,临事而差也。其未尽白而信也,则当屡进而陈之,待其尽白而信,造之深,临事而不差而后已也。成此美者,其不在于谏官乎!古之制善矣。夫天子尊而听者宰相也,然接之有时,不得数且久矣。惟谏官随宰相入奏事,奏已,宰相退归中书,盖常然矣。至于谏官,出入言动相缀接 , 蚤暮相亲,未闻其当退也。如此,则事之得失,蚤思之不待暮而以言可也,暮思之不待越宿而以言可也,不谕则极辨之可也。屡进而陈之,宜莫若此之详且实也,虽有邪人、庸人,不得而间焉。故曰:成此美者,其不在于谏官乎!

    今谏官之见也有间矣,其不能朝夕上下议亦明矣。禁中之与居,女妇而已尔,舍是则寺人而已尔,庸者、邪者而已尔。其于冥冥之间,议论之际,岂不易行其间哉!如此,则巩见今日两府谏官之危,未见国家天下之安也。度执事亦已念之矣。苟念之,则在使谏官侍臣复其职而已,安有不得其职而在其位者欤?

    噫!自汉降戾后世,士之盛未有若唐太宗也。自唐降戾后世,士之盛亦未有若今也。唐太宗有士之盛而能成治功今有士之盛能行其道则前数百年之弊无不除也否则后数百年之患将又兴也可不为深念乎!巩生于远,厄于无衣食以事亲,今又将集于乡学,当圣贤之时,不得抵京师而一言,故敢布于执事,并书所作通论杂文一编以献。伏惟执事,庄士也,不拒人之言者也,愿赐观览,以其意少施焉。

    巩之友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时所急,虽无常人千万不害也,顾如安石,此不可失也。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亦书其所为文一编进左右,庶知巩之非妄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