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二月,(袁)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将文丑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竟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杀,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B、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C、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D、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B、骑,骑马,又例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县,因为发生了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基础的官渡大战而闻名。 D、城邑,“邑”是城镇,“城”是城池、城市,“城”比“邑”大些;也泛指城镇、城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年少时虽然机警有谋略,但不受约束,不进修学业和德行功业,所以大家都不觉得他怎么样,只有桥玄、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B、太祖能够听取建议,他北上救刘延时,听从荀攸诱敌分兵的建议,使得袁绍分兵西应而上当。 C、太祖胆识过人,在延津南面,他只有不到六百骑兵,却用诱敌计谋,等追兵超过五六千人才攻击,最终以少胜多。 D、袁绍大败后,太祖缴获了袁绍的全部辎重珍宝,从收缴的书籍中,发现许县的一些下属和军中的人与袁绍往来的信息,就把书全都烧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

②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死,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由是为司空②。已而鲁,斥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 , 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③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④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帐目清楚,收支平衡。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管理统计准确无误。②司空:官名。③大司寇:官名。④粥:通“鬻”[yù],卖。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 , 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 , 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祖孺,秘书正字。父居晦,为农。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高祖再镇并州,位至节度判官。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知太原府事,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复莹相位。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护丧而还。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四卷)》

【注释】锥刀:微利。岂弟:和乐平易。裀:褥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