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 , 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别宫;贼之宗盟 , 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 , 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注)①下陈:古人把来宾馈赠的礼物陈列在堂下,称为“下陈”,因此古代统治者府库、内宫的财物、妾婢,也称为“下陈”。这里指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②聚麀(yōu):麀,母鹿。这里是乱伦的意思。③一抔之土: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邪僻         狎:亲近。 B、贼之盟宗       盟:家属和党羽。 C、重寄于爪牙   膺:心胸。 D、坐昧先几之兆先   先几:事先,预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良有也         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霍子孟不作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C、叱吒风云变色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幽之别宫       而君幸赵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抓住武则天寒微的出身和她扰乱后宫的种种传闻,揭开其卑贱淫荡、狐媚工谗的小人嘴脸,从而激发人们对武则天的不屑和愤恨,也间接点出讨伐武则天的出师之名。 B、第二段,作者不惜重墨,对徐敬业大加美赞。先写他高贵的出身,然后写他雄壮的军威,最后则写他顺应民意起兵讨伐武后,以此反衬武则天的寒微出身和卑贱行径。 C、檄文是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本文则是骆宾王投身徐敬业,为他撰写军中书檄以声讨武则天的,文章第三段是对当时在朝诸公的呼吁和劝谏。 D、作者谋篇布局紧紧围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力争从情理两方面打动读者。驳则掷地有声,立则有理有据,气势磅礴,荡气回肠。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举义旗,以清妖孽。

②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 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善谈论。居父丧,哀毁逾礼。入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

    钦宗嗣位,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若功状已明而赏不行,或功同赏有轻重先后者,并置之法。”上从之。朝臣受伪命者众,肃请分三等定罪。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肃具言之,上以为然。

    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镇,明日截两河。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战而逃。肃言:“讷出师两河,望风先遁,今语人曰:‘留守之说有四,战、守、降、走而已。战无卒,守无粮,不降则走。’且汉得人杰,乃守关中,奔军之将,岂宜与此。”讷遂罢。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节选自《宋史·邓肃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而释之。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记》)

(贺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上谓之曰:“我以高颍、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颍,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

(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