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毕节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

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48亿吨增至2018年的6.579亿吨。发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普遍开展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举一反三
2017年中国改革开放39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材料一:“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三:领导风采

材料四: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两支突起的“异军”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材料五:新华网莫斯科3月23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访问俄罗斯(如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演讲中,习近平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新华网莫斯科电

请回答:

现代化,这是中国人民上百年来共同追求的主题。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这些伟人的探索其实都是一个主题——追求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理想】

材料一: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应“时势之要求”,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实现民族复兴的意愿。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的近代化理论。

【第一代现代化】

材料二: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1953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此后,他们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第一代现代化的巨大成魏。

——李卉《论毛泽东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现代化思想》

【第二代现代化】

材料三:邓小平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与毛泽东依靠精神鼓励搞“大跃进”截然不同,邓小平认为中国必须改弦易辙,必须打破封闭的经济,他打算开放一部分市场,引进外国的技术、设备、资奉和管理经验。必须建立一种制度,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奖励那些促进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人。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第三代现代化】

材料四:2008年北京市政府率先提出“绿色北京”发展计划。预计到2020年把北京初步建成“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绿色北京的创新可以概括为1:产业发展高端化,生产清洁化,淘汰劣势产业;营造绿色生活,引导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环境优美化,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加强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化,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循环经济。进入21世纪,北京为中国的第三代现代化树立了榜样。

——俞可平《中国未来三十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