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开封市二模)试卷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吴运铎(1917——1991),全国特等劳动模范,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抗战时期,他克服简陋条件,建成我军第一个军械制造车间并首次制造出步怆,平射炮和枪榴弹;在只有8人的条件下,年产60万发子弹。他在研制与生产武器弹药过程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但仍以顽强毅力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多项兵器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国外有项专利权要卖给中国,他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研制这个东西。”他主动请战,只用了28天就攻克了这个难题,为国家节省了大笔经费。然而,使吴运锋声誉鹊起的是《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书中充满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俄、英、朝鲜等六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事实上吴运铎参加革命前连小学也没读完。

——摘编 自柳子《吴运锋:用忠诚和坚强书写人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运铎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吴运铎体现的时代精神。
举一反三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部族一华夏民族一汉民族一中华民族”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也由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部族国家”,发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

——王震中《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材料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 

——摘编自谢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