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南市2020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卷

英国于伦敦时间2020年1月31日正式脱欧,结束了长达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下列关于欧盟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B、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 C、欧盟各国是单纯的经济领域合作 D、欧盟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级
举一反三
当今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欧洲实现了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锦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关键步骤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地球村”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一趋势?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该趋势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霸主。……从现在起到2030或2050年,美国将是唯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970年欧共体与美国经济对比


出口贸易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钢产量

(亿吨)

汽车产量

(万辆)

水泥产量

(万吨)

欧共体

885

270.3

1.0920

936.4

11120.3

美国

426

117.0

824.4

824.4

6405.6

  




——摘自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它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跨国公司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例如把需要高科技和庞大资金的项目放在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建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厂。

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一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二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价格跌到了最低,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西欧、日本不同时期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四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