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0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经济篇】

材料三: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科技篇】

材料四: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改革篇】

材料五: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六: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民族篇】

材料七: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

(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为了加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据材料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元朝还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3)、写出材料三图1和图2生产工具的名称。
(4)、材料中的“文学方面”指宋朝的什么?这“三种东西”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
(5)、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什么?
(6)、材料五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7)、材料六中“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8)、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以册封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统治的政策。
举一反三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世界文化百花齐放。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对我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学派?举出该学派对你“入世”(即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及其思想,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______、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到了明代,______、戏曲等大众文学流行起来。

——摘自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全题干缺失处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文学形式,并举出一部明朝这种流行的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品。

材料三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著作《新工具》

(3)根据材料三中培根的评述,概述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发展作出的贡献。

材料四   严复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898年

译著《天演论》出版,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1909年

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出版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4)根据材料四,归纳严复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严复变法思想形成的因素。

材料五   深圳平均63人就有1人手握一家高新企业,平均每天有46项新的发明。

——数据来源于《航拍中》(第二季·广东)

(5)结合上述材料,你对文化事业有何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