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判断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 )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扩大,人们发明并推广了一些生产农具,如曲辕犁和翻车,并兴修了水利工程。手工业水平很高,丝织业以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苏绣,越窑以白瓷类雪似银而闻名。商业十分繁荣,都城洛阳布局严整对称,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的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
——摘编自《包产到户的回顾与反思》、《壮阔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
材料三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则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