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常要商人贩卖货物,既没有受饿挨冻的人,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译文
材料二 经过从汉末至隋朝统一约四百年的开发,昔日地广人稀的穷乡僻壤,焕然呈现出“连宇高甍,阡陌如绣”的繁荣景象,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江南基本经济区。
——摘编自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始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农业 |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
手工业 | 丝织业技术进步 |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 |
城市 | 建康城人口众多 |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 史料说史:秦半两钱在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衡器八斤铜权在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
①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 ②凿井,冶铁等技术 |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对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描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