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材料三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4)、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的一个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载,商鞅变法前,“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瞿遇之(各诸侯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蛮夷之族)”。孝公时秦国内有“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主卑”,外有三晋攻夺秦河西地。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孝公决心奋发图强,下令宣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据董成雄、王四达《“商鞅变法”的现代启示》整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孝公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随着条约的签订和外国军队的撤离,清王朝统治者忘记了战争的耻辱和狼狈,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得清王朝统治者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敏感,他们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之约,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天朝的人们仍然生活在“不变”的世界中,错失了崛起的良机。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括号内填“正确”;你认为不正确,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错失了发展的良机。________

B.《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________

材料三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通过“一带一路”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亚投行与人民币离岸结算部分地摆脱美元霸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千方百计挑动中国周边国家围堵中国,遏制中国实力增强。中国把美国围堵中国的压力转化为团结全国人民努力建设国家的强大动力,用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并增强国际话语权“软实力”与科技、军事“硬实力”建设。

——鲁品越、王永章《“三大陷阱”: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性挑战》

(3)根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围堵中国的原因及中国面对挑战采取的措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