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训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委而去之
翻译: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链接材料】
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 , 又败之于没⑦ , 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答:
甲骨文“礼”字写法是“豊”,通过构字不难看出是在祭祀的礼器“豆”里放着两串“玉”。早期“豊”与“丰”同字。 | ||
字义 | 例子 | 课内相关 |
本义:祭神 | 汉·班固《东都赋》:“于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 | 《金色花》: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
延伸义:敬意 | 以礼相待、礼贤下士 |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____ |
延伸义:礼物 | 《晋书·陆纳传》:“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 | ②《二十四孝图》与《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同样收到礼物,为何感觉不同? |
延伸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子罕》:“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 ③《学而》:“____,不亦君子乎?”《子路》:“居处恭,____,与人忠。”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