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溪记

明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 , 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释)①钟惺(1574年—1624年),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止公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明代竟陵派文学家。②委:江河下游。③舁(yú)夫:抬轿子的人。舁,抬。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请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日清晨    如者数处 B、必至草堂  竹柏苍 C、一亭道左  青翠蔓 D、水槛    自宫西
(2)、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
A、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B、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C、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D、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3)、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是以自己的游踪所至展开描写的,他从成都南门出来,走三四里到青羊宫,复前行过桥即至“浣花溪”亭,再前行过武侯祠,再到梵安寺,最后抵杜工部祠。文章随着溪流的宛转逶迤一步步将读者引入胜境。 B、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浣花溪的方位,并从溪水的形状和颜色对溪水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用五个比喻,写溪流的曲折多变;又用三个比喻写出溪水清澈透明、莹然如镜而又澄碧柔美的特点。 C、文中的“少陵”“杜工部”都是指“诗圣”杜甫。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野老”是指自己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孤苦无依。他一度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茅屋”,即本文所记浣花溪草堂,安史之乱时诗人在成都的寓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此址上建杜工部祠。 D、“万历辛亥”,是公元1611年,此处采用的是皇帝年号加干支纪年法。又如在《核舟记》一文中有“天启壬戌秋日”,也是采用此种纪年方法。今年是公元2020年,是为庚子年。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