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映,瀛州高阳人。映登进士第 , 应博学宏辞,授河南府参军。滑亳节度使令狐彰辟为掌书记,累授监察御史。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建中初,卢杞为宰相,荐之,刑部员外郎,会张镒出镇凤翔,奏为判官。映口辩,颇更军事,数以论奏合旨。德宗在奉天,凤翔逼于贼朱泚。镒懦缓不晓兵家事,部将有李楚琳者,慓悍凶暴,军中畏之,乘间将谋乱。先数日,映与同列齐抗觉其谋,乃言于镒,请早图之。镒不从映言,乃示其宽大,召楚琳语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乱,乃杀镒以应泚;军中多为映指道,故得免。兴元初,从幸梁州,每过险,映常执辔。会御马遽骇,奔跳颇甚,帝惧伤映,令舍辔,映坚执久之,乃止。帝问其故,曰:“马奔蹶,不过伤臣;如舍之,或犯清尘,虽臣万死,何以塞责?”上嘉奖无已。在梁州,拜给事中。上常令映侍左右,或令前马,至城邑州镇,俾映宣诏令,帝益亲信之。贞元二年,以本官与左散骑常侍刘滋、给事中崔造同拜平章事,政事多决于造。无几,造疾病,映当国政,乘间亦敢言事。时吐蕃数入寇,人情摇动,且言帝欲行幸避狄。映奏曰:“戎狄乱华,臣之罪也。今人情恟惧,谓陛下理装具糗粮,臣闻大福不再,奈何不与臣等熟计之?”因俯伏流涕,上亦为之感动。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先是,银瓶高者五尺余,李兼为江西观察使,乃进六尺者,至是,因帝诞日端午,映为瓶高八尺者以献。贞元十一年七月卒,时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卷百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 B、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 C、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 D、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其中录取分为三甲。 B、迁,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左迁一般是降职。文中同样指调职的还有转、辟、除等。 C、兴元,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始设。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礼部,北魏始置,隋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礼乐、民族、外交及科举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映心向朝廷,顾全大局。令狐彰病重,他趁为令狐彰谋划后事的机会,劝他还政给朝廷,并让儿子回京城,令狐彰完全依从。 B、齐映深有远见,未雨绸缪。叛贼朱泚逼近凤翔时,他和同僚觉察李楚琳阴谋,提醒张镒早做谋划,可惜张镒没来得及听从,就已被害。 C、齐映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随皇帝到梁州,每次经过危险之地,常常拉紧皇帝马辔,保护皇帝不受伤害,让皇帝赞许褒奖。 D、齐映执掌国政,敢言政事。外敌当前时,俯伏地上大哭,劝皇帝与自己这些大臣共同进行缜密谋划,皇帝深受感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常令映侍左右,或令前马,至城邑州镇,俾映宣诏令,帝益亲信之。

②时吐蕃数入寇,人情摇动,且言帝欲行幸避狄。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篮。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牵及英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审。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覘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聋,来者日一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 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 , 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 ,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 , 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有删改)

【注释】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孺人:明代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②纑:麻线。③龃龉:牙齿上下不整齐,指不顺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宗射猛兽于苑内,四发殪四豕。有一雄豕直来马。吏部尚书唐俭下马搏之。太宗拔剑断豕,而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耶?何惧之甚!”俭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善之,因命罢猎。

张玄素,贞观初,太宗闻其名,召见,访理道。玄素曰:“臣观自古已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且万乘之主,欲使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有五条不中者,何况万务乎?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缪既多,不亡何待?”太宗深纳之。

太宗幸九成宫,还京,有宫人憩津川县官舍。俄而李靖、王珪至,县官移宫人于别所,而舍靖、珪。太宗闻之,怒曰:“威福岂由靖等?何为礼靖等而轻我宫人!”即令按验津川官属。魏征谏曰:“靖等,陛下心膂大臣,又靖等出外,官吏做阙庭法式朝觐,陛下问人间疾苦,靖等自当与官吏相见,官吏亦不可不谒也。至于宫人,供养之外,不参承。若以此加罪,恐不益德音,骇天下耳目。”太宗曰:“公言是。”遂舍不问。

(节选自《大唐新语·规谏第二》,有删改)

文本二: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心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夫尧、舜之治,辟四门,明四目,通四聪,是以天下辐凑而圣无不照。秦之二世,务隐藏己而断百僚隔捐疏贱而信赵高是以听塞于贵重之臣明蔽于骄妒之人故天下溃叛,弗得闻也。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慢贱信贵,则朝廷谠言无以至,而洁士奉身伏罪于野矣。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明暗第六》,有删改)

【注】上将:指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唐高祖曾封他为天策上将,位高于三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差,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挈挈:匆匆忙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