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不会欣赏笛声的鱼

从前,有一位音乐家,特别擅长吹笛子。他能用笛声模拟自然界的一切声音。他模仿鸟的叫声,鸟儿们从四面八方飞来;他模仿猴子的叫声,猴群也会从很远的地方跑来。

一天, 音乐家去海边散步,看到渔民们用渔网辛苦地捕鱼,他笑着说:“你们用渔网捕鱼多辛苦啊,我只需要一根笛子,就能让鱼儿们跳进我的鱼篓里!”说着,他拿出笛子,吹奏了一曲非常悦耳的乐曲。_______(可是   如果)他等了很久,也没有看到一条鱼游到他的脚边,更别提跳到他的鱼篓里了。

    音乐家很生气 , 从渔民那里借来渔网,一网下去,打上来几十条大大小小的鱼。他把鱼倒在鱼篓里,对着鱼儿们又吹起了笛子。看着在鱼篓里蹦跳的鱼儿们,他开心地笑了,说:“怎么样?我的笛声是不是足够_______(优雅   优美)动听?看你们跳得多欢啊!”

渔民们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香甜的果实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只靠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呢?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文中的音乐家有怎样的本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家模仿鸟的叫声,鸟儿们从四面八方飞来。 B、音乐家模仿猴子的叫声,猴群从很远的地方跑来。 C、音乐家模仿鱼儿的叫声,一条条鱼自动跳到了他的鱼篓里。
(3)、文中第三自然段写“音乐家很生气”,他为什么生气呢?
(4)、文中第四自然段写“渔民们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渔民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谁发明了E—mail

    E—mail又称为“伊妹儿”,是电子邮件的意思。如今在Internet上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E—mail以其方便、迅速深受广大网民们的喜爱。那么,E—mail是谁发明的呢?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一位电脑工程师雷。托姆林森。

    1965年,托姆林森在麻省理工学院附近一家BBN企业从事电脑方面的研究工作。当时,这家企业正受聘于美国军方,参加了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建设和维持工作。当时,托姆林森在BBN的工作是在一些简陋的硬件设备上面搞一个操作系统。为了让用数字PDP—IOS来工作的程序员和研究人员能够互相发送信息,托姆林森搞出了一个“传递信息”的程序。刚开始时,这个程序只能在当地使用。但很快,便可以跨越整个Arpanet来传递邮件。

    第一个E—mail电子邮件于1972年发出,但电子邮件的具体内容已经没有人记得了,所知道的只是这封电子邮件是由托姆林森从一台电脑发给另一台电脑的,而收件人也是他自己。

    后来,一个名叫罗伯特的人对托姆林森的发明爱不释手,并把电子邮件作为自己在工作中唯一的通信方式。他的这一极端举动,迫使那些依赖其拨款的研究人员不得不纷纷使自己联网,于是,托姆林森搞出的这种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的系统,很快就从一种方便之举,变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

    像许多其他信息时代的先锋一样,托姆林森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为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自己却没有从中得到过哪怕一分钱的好处。他自我解嘲地说:“创新有时候是能够带来巨大回报的,但这项创新却不属此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在人间

    那一年,到土耳其去,住在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农村里。我们下榻的农舍,住着一对老夫妇。两张脸像是皱缩成团的黑枣子,密密地布满纵横纹路。可是,他们腰不弯、背不驼,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涯。

    正是麦子播种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原始落后的“点播”方式,老叟走在前面,用锄头在土壤里打洞;老妪跟在后头,把麦种轻轻地撒进洞里。一行行、一亩亩地种,神情专注而满足,好似在从事一件无比庄严的事情。

    傍晚,夫妻俩在厨房里烙饼。满布岁月沧桑的古老灶子,烙出了满溢麦香的饼,含蓄的米黄色,淡淡的麦味儿;大而圆、烫手。在幽幽的暮色里,两人坐在矮矮的木凳上,以枯瘦多皱但却坚实有力的手捧着饼儿,大口大口地吃,脸上笑意荡漾。

    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活着,真好。

    知足地活着,常乐。

    许多人,活着而不快乐,只因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一心憬憧他所未知的,“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往往坐这山,望那山、吃这碗、盼那碗;任由“欲望的树”在心田里无止无尽地长着,长了一寸,他要一尺;长了一尺,他要一丈;眼看那“树”已经高入云霄了,可是,他还是满心焦灼地嫌它“发育不良”。天天在欲望的“无底深潭”里浮浮沉沉,弹指间,短短数十寒暑已成过眼云烟;回首前尘,竟不知“快乐”一词如何诠释。

    这个下午,和这一对萍水相逢的老夫妇共食大饼,共享快乐,是记忆里的永恒。

    老夫妇教会了我,有一亩田,便诚诚恳恳地耕那一亩田;有一块饼,便快快乐乐地吃那一块饼。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共在人间,话人间、爱人间。天上究竟有多少富贵、多少安逸,不必说,更不必盼。

阅读理解。

雪(节选)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lián)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一个大雪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选自《鲁迅小说杂文散文精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