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②属:倾注,引申为劝酒。③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④一苇:比喻极小的船。⑤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

(1)、语段中的“苏子”是(人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话在我们学过的《》一文中也出现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清风

②而不知其所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 B、“徘徊”二字描绘出月光柔和似对游人极为依恋且脉脉含情。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渺小在旷大前的迷茫。 D、在浩瀚的江水上,作者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溢于言表。
(4)、选段中,作者借写“月”来抒发情怀,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一个相同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猫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林嗣环《口技》节选

     【乙】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①,六姑之声缓以苍②,四姑之声娇以婉③,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蒲松龄《聊斋志异﹒口技》)

     【注释】①清以越:清凉而高扬。②缓以苍:缓慢而苍老。③娇以婉:娇柔而和婉。④了了可辨:明白清晰的样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