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通市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试卷

课外阅读运用。

___________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 上所有的一切者在书里。”

    ②“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③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 每天晚上必须用眼睛扫一遍,才关灯睡觉。’

④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⑤她大叫:“我也这样, 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的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⑥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了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⑦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 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思维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⑧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切一切, 都与今天相距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个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水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倒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⑨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她藏书及摸书的嘴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 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情像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⑩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嗜书如命:

②经久不衰:

(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3)、“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一句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指什么?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来说明。
(4)、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5)、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这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文章结尾说“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 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飞人——刘翔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看到他比别的孩子更顽皮,家长才把他送到少年体校。体校的道路走得并不很顺利,他几乎决定放弃,但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了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想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这个行动的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开始的时候,刘翔练的是跳高,他很自信地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他现在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保存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就去找裁判理论。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是不会在这个项目上跑出好成绩的。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来,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来,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唯一证据,录像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的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项目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很大的刺激,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

    真正让世界瞩目刘翔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一举夺得奥运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刘翔成了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亚洲人的骄傲。

    当鲜花和掌声将刘翔包围的时候,他默默地背起行囊,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人生的第一堂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几句语无伦次的话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佩  配  披)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  象)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把它们装(钉  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你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

    这是一个温馨得让人心酸掉泪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多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溜进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顶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说:“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要卖15元呀。”

    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元5角钱。她拿着这些钱,带着费尽心机在山上采的野蜂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再次来到商店。她找到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假发已经卖出去了。”这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晨,小女孩一睁眼,妈妈对她说:“孩子,刚才有人送给你一个包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上帝呀,正是那顶假发!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给你妈妈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落款署名:圣诞老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