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营口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同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
1937年4月5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在经历十年内战后,首次聚在一起,同派代表共祭黄帝,以表达停止内战,团结御侮的决心,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国民党元老、中央监察委员张继,中共方面是同盟会老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蒋介石、毛泽东分别起草了祭文。 |
材料二:2017年公祭轩辕黄帝
2017年4月4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广场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同胞代表,再次聚首黄陵桥山,共同祭拜轩辕黄帝。今年的公祭活动以溯源、寻根、凝心为主旨,通过阐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赓续中华文明之“脉”,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
材料一: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
外交大事 |
1917年 |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争取参与和会 |
1918年 |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
1919年 |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初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表
阶段 |
时间 |
主要涉及地区 |
主要表现 |
第一阶段 形成 |
16世纪—19世纪中叶 |
由欧洲到北美 |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
第二阶段 发展和扩散 |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
逐渐波及世界 |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第三阶段 在全球的确立 |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
亚、非、拉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第四阶段 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全球 |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发展】
材料二:
【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三:众所周加,“经济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代给欧洲和美国乃至世界带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起40年代,痛定思痛,根本克服“经济民族主义”的国际制度被设计出来。二战后,美国“经济民族主义”为“经济自由主义”取代,“经济民族主义”逐渐没落……“20世起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则发生了逆转,主张加强政府对外贸活动的干预,实行“公平与合理贸易”政策,以保昔日的竞争优势。这样一种以非关税措施为政策工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被称为“新经济民族主义”。
——庞中英《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民族主义”的挑战》
【合作互利共赢】
材料四:无论前途是睛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第一,坚持开放合作,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第二,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第三,坚持创新引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经济增长动力。第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