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4.2%,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效果。但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进入70年代,农业增长率滑坡。1971﹣1975年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仅为0.8%,1976﹣1980年为1.9%.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见如图、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

农作物业

林、牧、副、渔业

1970年

82%

18%

117元

1985年

69%

31%

345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3)、与苏联农业改革相比,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举一反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如图

图一、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返回首页

试题篮